close
黎明之前修圖.jpg
魏德聖導演之前的金穗獎作品中,我最中意的是這部《黎明之前》,畫面中兩個男子,左為王柏森,恰巧成了強烈戲劇對比。「殺很大,殺不用錢」這句惡搞的廣告台詞,似乎也很能套用在《海角七號》一戰成名的「小魏」魏德聖導演身上。如果用這句廣告台詞形容小魏,應該就是「拍很大,但是..拍要一堆錢…」

《海角七號》掀起了全台電影運動,全台5.3億台幣票房就是魏德聖導演的民意背書。《海》片向庶民文化靠攏,給這塊土地最真誠的熱力擁抱;不似過往國片總往高雅藝術殿堂鑽去,和本土觀眾漸行漸遠。難怪這類影展光環電影總是讓人望而卻步,欣賞國片彷彿成了慈善事業。

《海角七號》的平地一聲雷,讓很多人驚醒,原來國片票房潛力值,可以擴充到這種成就。絕大部份的觀眾更是看了《海角七號》才認識小魏,也因此,許多媒體或影迷都幫他冠上新銳導演頭銜。

其實小魏一點也不新,從他1995年拍攝的首部短片《夕顏》來看,該片就獲得了象徵台灣獨立創作界最高榮譽金穗獎優等錄影帶獎。證明了這位武林高手老早就在磨劍,在谷底摸索各種能量,等了十多年,總算在《海角七號》一吐那道「不甘願」的霸氣。

《夕顏》是小魏的首部短片,以一個老奶奶的口吻描述昔日全家人為了準備到美國移民的美麗時光。小魏甚至在片中也軋了一角,令人莞爾。小魏還吐槽自己當時的演技真爛。不過十多年來,小魏的外貌與他誠懇的電影熱情一樣,都沒怎改變。《夕顏》拍出台灣經濟起飛後,許多人為了追求更好環境,紛紛懷著美國夢移民留學的記憶共同經驗值。

然而隨著片中老奶奶的丈夫去世,她的孩子們都已赴美發展,她在片中的喃喃自語,對著死去的丈夫寫滿了篇篇,滿佈鄉愁,滿佈懷舊的感性詩句。以現代的角度來看該片的技術層面或許過於嚴苛,但做為小魏的首部短片,當時他才26、7歲,就要表現出超齡的成熟質地,已算是極為成功的踏板。

到了第二部短片《對話三部》,這部片長度只有6分鐘,小魏認為這是讓他瞭解拍攝正規電影的一道習題。本片是小魏首次以16mm底片拍攝的素材,透過整部很簡單的故事結構,敘述一對聾啞情侶從相識戀愛、結婚到生兒育女,很簡單的三個過程,卻仍構建出無窮想像力。

如開場時,原本聲音極度吵雜,鏡頭對焦在這對情侶後,聲音逐漸淡出。看到這對情侶的眼神與手勢,觀眾很快就明白他們是聾啞人士。鏡頭更以這兩人為圓心,兩人坐的桌椅這時極像馬戲團的旋轉杯,配上甜美歡愉音樂,這不就是熱戀時的最佳歌曲嗎?

第二段轉進到男女主角試婚紗化妝時,馬上就視出了這片的驚人韻味,男主角被化妝時,和化妝師似乎產生了一點曖昧情感。透過兩人含情脈脈的相視,化妝師本來在男主角臉上上妝,這時因為鏡位的拉近特寫,添加無限想像。

到了第三段,這對夫婦已升格為人父母,兩人帶著嬰孩到教堂參加禮拜。隨著鏡頭繞了180度,電影的主觀鏡頭是觀眾,也像上帝。男主角無奈地往上看了一眼,這像是人與神的對話,也像極了凡夫俗子在世俗/神聖面前,都戴上了一道偽善面具。

你看見了男主角帶著太太與孩子到教堂接受聖靈感召,在神的國土裡,我們仍舊與慾望對戰,與無止盡的世俗規範妥協。片尾的音樂有如驚悚恐怖片的駭人氛圍,讓人冷不防地來不及承受這道詰問。

《對話三部》雖然片子只有六分鐘左右,卻放射了極高的想像能量。或許大部份觀眾是不能理解這部實驗風格強烈的作品,但透過這部短片,我們已能精準地預測小魏的視野,絕對有那反骨剽悍的膽識自信。

到了第三部短片,也就是找來最多職業演員的《黎明之前》,這片獲得1997年第二十屆金穗獎「優等短片」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影展」「優等短片」,小魏也因這片在金穗獎再度掄元,連續三年在金穗獎包下三大獎,成為了金穗獎歷史上的罕見三連霸得主。金穗獎每年都有數百件作品參展,要從這麼大的競爭對手群中突圍誠屬不易,更何況是三連霸,足見小魏在拍攝《海角七號》之前,早已練就一身好功夫。

《黎明之前》找來蔡琴、范瑞君與王柏森,故事敘述一對母女蔡琴與范瑞君因為同時愛上王柏森,三人紛紛走上不歸路,最後全選擇自殺離開世間。尷尬的是,後來蔡琴的丈夫在陽間經營生意不善,也走上自殺一途。結果四個人自殺後,來到另外一個與人類世界平行的另類空間。這個空間中,只有自殺的人才會到這領域。然而,沒想到在陽間解決不了的感情問題,到了自殺世界依舊無法解決。

全片影像風格有股濃烈的詭異氣燄,營造出與人類世界平行的自殺世界,或是可稱為另一個陰間。小魏很簡單地只用了幾場在車內、火車上及房間內的場景,就能拍出超現實效果的氛圍,掌握四位演員的表現也恰到好處,做為一部劇情短片的格局來說,這片就看見了小魏日後在劇情長片上的野心。

另一部短片《七月天》,則獲得1998年電影短片及紀錄長片輔導金補助,這片不難看出有著影響小魏極深的楊德昌導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味道。兩片一樣以高中生面對的親情、愛情及聯考和同儕問題為主軸,而且結局也極度相仿。

《七月天》敘述男主角成家的父親因為愛賭,本來欠三十萬的賭債就很多了,奈何賭徒個性上身,堅信自己能翻盤,結果還是全盤皆輸,債務欠到百萬,後來還發生車禍導致過世。而民間習俗中,七月不宜入土下葬,於是成家父親的屍體與棺材就這樣放在客廳快一個月。

成家則被賭場老大叫到賭場幫忙,在短短一個月之中,他面臨了親情的破碎、愛情的遺憾、同儕的排擠。他每每在鏡子前練習逞凶鬥狠模樣,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個小孬孬。直到自己的青梅竹馬被地方混混欺負後,引爆他昔日的悶怨怒火。一口氣放火燒賭場,就為了燒死欺負他青梅竹馬的混混。

小魏在《七月天》中討論城鄉差距,困在小鎮裡的人們出不去,也很難真正地融入底層生活。於是卡在了一個渾沌不明的險惡階段,賭是一種期待翻身的救贖能量,然而混混們早就操控了賭博贏面,甚至連警方也和混混們沆瀣一氣。七月天,短短一個月,就讓青少年成家提前早熟,看透世間的無奈與偽善。

這片啟用了很多素人演員,演菜販或是小混混的演員們全都那麼立體有型,也證明了小魏都能讓角色適度發揮草根性與表演欲,這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平衡。

小魏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是《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這劇本獲得2000年臺灣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但籌拍過程不斷受阻,本想透過網路募款籌到拍片成本,但也未達標準而全數捐給世界展望會。

這時小魏拿5500萬拍《海角七號》,本來大家認為他這片是癡人說夢,不可能賺錢,哪知道構聯起庶民文化的海嘯效應如此驚人,說是勵志也好、感性催淚也好,《海角七號》最後達到的5.3億票房,真是沒人料得到的天文數字。

雖然仍有觀眾認為《海角七號》熱鬧有餘,精彩不足,但若往深處探去,不難發現小魏刻畫小老百姓的種種細膩心思極具功力。舉凡馬如龍飾演的鎮民代表和兩個跟班在電梯裡遇到唱歌的大大時,三個人忍不住隨著大大唱歌,腳輕打節拍。加上最後大大唱歌完講了句「阿們」,三個草莽個性的男子也會乖乖立正站好,這都顯示出了台灣人純樸又包容各界文化的基本精神。

而《賽德克‧巴萊》更因為《海角七號》開紅盤,原本設定《賽》片成本是2億台幣就已經是天價,現更追加到3億台幣。從目前看到的《賽》片試拍版來看,小魏已有駕馭電腦特效及大場面調度能力。

小魏磨刀霍霍,練就了十多年的電影熱情與野心,就看《賽德克‧巴萊》為他拔出這一刀,能否為台灣影壇再創出一道新徑。而這麼多年來在影壇打滾,小魏始終沒放棄競逐電影的夢想,《海角七號》還曾拍到經費不足而被迫停拍。換成其他人,可能就半途腰斬了。

小魏對此還笑說:「當初欠幾千萬的債,早就想好落跑路線了。」這當然是小魏的玩笑之詞,頂著傻氣才有不願正視現實的壓力,堅持你最想做的夢才有動力。電影《練習曲》的電影文案:「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這時也和小魏的電影哲學擁抱共同理念。

只是,《賽德克‧巴萊》的成本高達3億,這肯定是台灣影壇上「玩很大」的經典範例。那麼,把電影當成一道冒險,用力玩下去,這才是小魏給大家的浪漫冒險情懷。

金穗獎作品映演場次表

本文為本屆金穗獎手冊導讀文章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