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png
今年金馬獎感想來得有點慢,但還是要寫下來。還沒看《不能沒有你》的人快租DVD來看,也期待《鬥牛》和《瘋狂的賽車》,這兩部都是節奏很精彩的片子。

《海角七號》魏德聖導演曾以「電擊」形容《海角七號》在2008年時的票房奇蹟。
 
他說:「這些年國片好像是一直是快死了快死了,偶爾跳一下,也不會很強烈。但我就好像醫生,覺得不行了,加了一個電擊,忽然跳得很強烈,我很怕《海角七號》是跳到了那個最高點。但電擊之後,是死是活,不是要看2009年,而是要看2010年。」
 
我們還沒等到2010年,觀眾飢渴地緊抓住去年《海角七號》留下來的驚嘆號,大家紛紛把每部優秀國片對號入座,希望能再創票房奇蹟。然而,絕大多數還沒等到那個契機,倒是戴立忍的《不能沒有你》,把去年海角七號在金馬獎留下來的遺憾補起來了。
 
《不能沒有你》抱回了最佳影片、導演、原著劇本及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再加上稍早頒出的觀眾票選獎。戴立忍證明了,他走出了一條讓評論喝采,觀眾擁戴的辛苦血路。回首拍片前置的艱困及拍片中的愁困焦躁,也難怪戴立忍最後會在領最佳導演時痛哭失態。特別是透過李安、關錦鵬、侯孝賢與杜琪峰4位名導手上接過獎座,意義非凡。
 
《不能沒有你》的獲勝,不光只是以小成本(400多萬)對抗其他跨國合資作品而已(事實上今年入圍五部最佳劇情片裡也都沒有像前年《投名狀》那樣的巨資製作)。
 
《不》片勝出,有著天時地利人和,該片遇到了報名片別中,中國大片風潮稍微停歇(或沒被提名,如《赤壁:決戰天下》)的狀態,讓本屆評審能跳過大片思維,更專心地從影片意義、類型、演員表現著眼。
 
儘管《不》片仍有許多小瑕疵,如片尾父女重逢時的橋段是為了戲劇張力而不考慮現實社工做法,但整部片在黑白,甚至接近灰色的陰鬱底下,反映了台灣現在的社會處境。更放大地來說,官僚文化與父女親情,這種跨國界的共通文化,更能獲得普世價值認同。而且《不》片更難得的,是還拿下了年度台灣傑出電影,不因拿下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就與最佳影片、導演兩獎絕緣,評審們不讓獎項淪為排排坐分糖果,這是評審們應有的堅持。
 
《証人》裡的張家輝與《鬥牛》裡的黃渤同燈同分,成為金馬獎史上第一次雙影帝,更看出評審們的勇氣。畢竟要突破過往,開創先例,不見得每個人都樂意當歷史新紀錄保持者。若非張家輝與黃渤兩人的演技都撐起了各自主演的電影,也不會會分成兩派評審死忠支持他們。
 
影后也是個小意外,本以為《風聲》裡外放的周迅會搶走內斂的李冰冰票源,或是在雙后齊入圍的前提下,會讓表現原本就搶眼的《陽陽》張榕容順利出線。沒想到以先淘汰支持票數低前提下,先刪去了袁泉,再刪掉了周迅,最後支持周迅的票全跑到了李冰冰身上,李冰冰因此出線。
 
不知是否叫冰冰都頗有得獎運,2007年時,「范」冰冰的《蘋果》退賽之故,讓支持她的評審為之氣結,最後反而力挺她要以《心中有鬼》獲女配角獎,這種奇特的任性,還好在今年上演,否則給獎邏輯肯定會讓人問號連連。
 
其實今年在入圍名單中就已有些許詭異之處,應該以《李米的猜想》入圍的周迅反而是以《風聲》角逐。應該以《風聲》入圍的去年影帝張涵予卻是用《李米的猜想》入圍男配角。應該是以《眼淚》入圍影帝的蔡振南,倒以《老徐的完結篇》入圍男配角。最後這幾位「應該」以原本主戲入圍的苦主們都與獎項無緣,自然也不意外了。
 
往年最有機會把獎項留在台灣的最佳新演員獎,評審們們雖選出《梅蘭芳》裡的余少群奪獎,但《聽說》裡的陳妍希以精湛的手語傳達感情,可惜戲份少了些,間接削弱了與余少群對抗的氣勢。但陳妍希的亮眼表現,或許是《聽說》裡的一大驚喜,未來潛力無限。
 
本屆另一部大贏家,當屬香港紀錄片《音樂人生》,提名三項全部獲獎。這部記錄音樂奇才黃家正的青春紀錄片,從他11歲出國比賽開始,交叉重組他17歲時的傲氣音樂才華,在兩段時空中不斷思考人生、生死、幸福等議題。這部原本在入圍名單就被視為奪最佳剪輯強片的大熱門,最後果然抱回該獎,甚至還突圍擠下台灣出品的《野球孩子》與《乘著光影飛行》。
 
《音樂人生》的全壘打成績,或許還可以開放給拍紀錄片者的另一種思考深度,畢竟《音樂人生》前後花了六年時間拍攝,以紀錄片而言不算長,但相對台灣許多紀錄片而言,也已經算久了。希望這片苦熬多年的作品獲獎後,能更鼓勵更多創作者願意花更多心血,做到有一樣強悍視野的秀異作品。
 
今年再度入圍從缺的最佳動畫長片獎項,其實連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都差點變從缺。其實入圍的3首歌中,和劇情的密合度都未達百分百黏密,三首台灣製作中,最後反而被中國歌抱走獎項,或許更反應了台灣在詞曲創作與電影劇情的疊合度,還無法盡善盡美。


原文請看解讀第46屆金馬獎





【本篇人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