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不想對他們說什麼,我想聽他們想跟我說什麼,可惜大部分人都不願意這麼做。」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以科倫拜校園大屠殺為題,詢問搖滾歌手瑪麗蓮曼森,若他有機會和兩位開槍學生說話,曼森做了以上的回答。(請仔細看曼森的回答,非常有邏輯)
 




很可惜,曼森沒機會聽他們說話,麥可摩爾也沒機會問到這兩位學生,因為他們在案發後便舉槍自盡,卻促成了摩爾想追根究底找出青少年開槍的動機。
 
於是,我們看到了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一部影史上極具爭議的紀錄片,充滿戲劇性、娛樂效(笑)果,甚至作者還過渡涉入題材。但不可否認的,《科倫拜校園事件》確實讓紀錄片呈現了另一種生命力,因此拿下各大獎座,連坎城影展都頒五十五週年紀念大獎給摩爾。
 
《科倫拜校園事件》以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號的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為題,探討這兩位開槍少年的背後動機何在。摩爾以毫不遮掩自己立場的姿態探討答案,可說他偏頗卻又振振有辭,從槍枝氾濫、暴力電影、媒體羶色腥新聞、子彈控管不嚴、民族性使然、教育問題等各環節全深入查訪了一圈,最後發現無法歸出一個完整答案,或說這一切因素的綜合造就了動機。
 
而且,摩爾在片頭就透過旁白表示,校園槍案發生的同一天,總統在某個名字很難發音的國家亂丟炸彈,暗喻美國對外出兵,境內卻發生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尷尬情況。
 
紀錄片這麼拍是不是讓人覺得這片非常泛政治化、左派?

是的,《科》片患有嚴重左傾意圖,但紀錄片同時與卡通、綜藝節目、類戲劇通婚,卻造就了另一種心理真實,更貼近閱聽者想法,遠超過物理真實的佐證。
 
最後,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摩爾的激進與頗,看完了《科倫拜校園事件》,你很難不被他的雄辨才氣所折服,據說他下一部是拍布希如何訓練賓拉登成為情報員去滲透蘇聯的紀錄片,最後發生什麼事,不用多說了吧。
  
《科倫拜校園事件》奇語錄
※「我們是因為拿了槍就發瘋,還是我們本來就是瘋子?」本片文案。
 
※「你們這都不鎖門的嗎?」「是的,我們沒這習慣。」導演麥可摩爾發現加拿大住家治安好到家家不鎖門。
 
※「我要那種開戶可以拿到槍的銀行帳戶」摩爾到美國中西部開戶,發現開戶送槍的廣告是真的。
 
※「老師恐嚇學生成績不好以後會變成沒用的人」《南方四賤客》製作人泰瑞帕克向摩爾說他求學過程,帕克畢業於案發事件同一州的學校。

註:本片DVD由聯影發行

後記:每回發生各種槍械意外,若犯行者是青少年或是問題份子,假設他們剛好表示因為某部片或是歌手或是某些影藝媒介素材引使他們犯案。那麼媒體一定會更用力抨擊這些被仿傚者。瑪麗蓮曼森或許可以是這些狀況中的最大公約數代表。請不要為這些人妄下定論,請聽他們說,也讓這些被認為指引人們犯罪的偶像、藝人、文本、媒介有個平反的對話機會。

這回發生丹佛午夜場《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槍殺案是一場悲劇,請悼念不幸往生者,也該好好檢討美國用槍文化。嗯,「我們是因為拿了槍就發瘋,還是我們本來就是瘋子?」這句話,請好好看過本片後再提出感想。忘了說,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也發生在丹佛。

我們不禁要問,丹佛怎麼了

加入膝關節粉絲團,請點這裡
您是第 位訪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