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電影書寫歷史是一門吃力不討好的工程,創作者從哪個角度切入才符合凝視歷史的模樣呢?與正史走得近?還是要從野史中洗篩汰選?許多創作者偏左翼思想的靈魂,自然希望能藉由電影重新聚焦歷史、重現對話。看清楚整個民族的前世,才有資格討論我們的來生。從《悲情城市》、《賽德克・巴萊》、《KANO》到《軍中樂園》都如出一轍。

韓國這些年來的電影產業類型百花齊放,而且一票導演初生之犢不畏虎,《正義辯護人》(The Attorney)的導演楊宇碩更是首次當導演,以80年代初期韓國經歷軍政府執政初期為時代背景,大膽地拿已故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生平當成改編體裁。

《正義辯護人》片長達2個小時,前半段都在刻劃宋康昊飾演的律師宋佑碩不過只是一個想在大時代底下掏金的現實律師。為了克服學歷上的缺憾,他靠自學苦讀考上法官,之後為了賺錢改當代書、再轉任稅務律師。從他職業轉變的不同階段,觀眾都能夠認同這位小人物為了養家糊口,犧牲掉了些許尊嚴。就連苦讀時期因為沒錢吃飯而在小餐館賒賬,發達之後找老闆娘相認道歉,決心要加倍奉還的人情味戲碼就足夠讓人感動萬千。

前半段情節猶如《永遠的三丁目》這類時代溫馨戲。後半段急轉直下,如何讓一位只想賺錢,在法律上更早已生疏的律師要重回法庭為人權抗辯,這些矛盾與衝突,導演楊宇碩設計地極好。也因為需要這麼長的篇幅,我們才能理解男主角的價值觀轉變需要的力氣有多強。

事實上只想賺錢享受人生是常人行為,但男主角光憑藉著過人毅力苦讀法律就已經是勵志範例,前段你欣賞他,到後段的轉折你才會佩服他、認同他的使命。

《正》片談論的歷史,剛好是韓國民主運動史上極不光彩的一頁。當代政府以極權統治迫害異議人士,與台灣早期黨國統治底下的白色恐怖氛圍相仿。但《正》片並非只想談論受害者的人權。他甚至在政治加害者這方的角度也給足充分描寫,這也是為何後半段的所有戲劇張力能拉抬到極度縝密的網絡。

如:迫害人權的警察,為何他要相信國家機器,驅使他成為政治信徒的原因又是什麼?服務黨政權力的人們,是否內心也有過質疑自己的疑惑?最後輔以精彩的法庭戲,一場場辯論直攻當權者的顢頇心態與詭辯/偽證,宋康昊演的這個律師把許多段交叉審問演得慷慨激昂,那高分貝問話聲線簡直把觀眾所有的怨懟不滿全發洩出來,令人為之痛快。

《正義辯護人》可以成為韓國影史最賣座新代表並非偶然,因為故事觸動的是普世價值:人權。而且在宋康昊精湛的表演下,把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差距表現地極為出色,後半段每場戲的情緒出口的張力,幾乎讓觀眾揮之不去。也難怪電影上映後,跟已故總統盧武鉉有關的書籍都變成暢銷書。證明《正》片發揮通俗電影的最佳影響力,讓人與過去的不堪歷史再次對話,以古喻今,以今觀昔,《正》片絕對夠資格稱之為年度最佳影片。

解剖檯評分:90分

膝關節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