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德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價值判斷本領,但其實人類天性充滿著各類悖論,慈悲與殘酷經常並存,各種正反兩面的偽善天秤情結,使得你我需要追尋某些信仰追求認知和諧,馴化內心各類糾結矛盾。

《紙之月》故事時空架設在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後,小說家角田光代把「錢」這個紙鈔貨幣,成了左右人們價值觀的要素。討論錢,總覺俗不可耐,但錢確實是最容易製造幸福幻覺的導體,立足世間所轉動的圓心,美其名為形而上的貢獻、追求幸福,更務實的說法為牟利賺錢。於是故事設計一位良好品格的人,也會因為錢陷入道德詭譎思辨之中。

女主角梅澤梨花(宮澤理惠飾)是個無性婚姻中的平凡主婦,為了有點事做,而當上銀行職員,她不甘只是個無成就熟女,但困在進退兩難的婚姻關係中與保守銀行體系,這個設定像是一灘死水的90年代日本氛圍。用銀行比喻這個死氣沉沉又異常右翼的國家,銀行裡濃厚的階級概念,對上浮動燥熱的人心欲望,恰成絕佳對比。

故事裡有著在同樣崗位做了20多年的櫃檯行員隅賴子,以及初進社會的新鮮人相川惠子與女主角相比,隅賴子這個資深前輩某種程度上對這些後進有幾分敵意,原因無他,她們有著她追求不到的青春與熱情養分。少根筋又直言不諱的女孩相川惠子看似沒有心機,其實城府最深。對照女主角梨花,切換她中學時期為了想救助泰國貧童不惜偷錢資助,簡直就是天使轉世。

《紙之月》的趣味推理就在此了,一個猶如天使般聖潔的女子,為何最後會願意背上盜領巨款的風險呢?就因為從她好不容易存錢買了支平價對錶,當成給老公與自己的禮物時,老公無法掩飾對平價手錶的抗拒,怕戴上班會被瞧不起,只好改口說打高爾夫球等從事休閒活動時戴。這句看似稀鬆平常的話,卻刺痛了尚未獲得經濟發球權的太太。

於是,有了錢,會怎樣呢?得到尊嚴嗎?買到自由嗎?得到品味嗎?得到愛嗎?錢不過是張紙,把這張紙去除掉,一切就都不同了。如同梨花居然可以把一個下弦月擦掉。假的可以成為真的,道德也可以擦掉,那麼,活在毫無制約的前提之中,人就真正自由了。你再也不需要相信些什麼而按部就班地生活著。

梨花因為銀行業績都拜訪銀髮族客戶,後來遇見了對她極有好感的大學生平林光太,為了替他出學費,不惜挪用客戶存款。就此開始踏上揮霍他人錢財的不歸路。

更有意思的是,故事不批判梨花的敗德行為,以簡單場景與人物設定,告訴觀眾,銀髮族老賊們享受了階級紅利所帶來的高額退休金也好,世代差異的戰後財也罷,既然他們不一定是靠自食其力得來的財富。那麼,挪用這樣的款項,是否為另類劫富濟貧的羅賓漢風骨?

供養大學生的這段姐弟戀,再三闡述:為了需要「活在別人的需要」,就很輕易地把道德制約先挪到一旁了。因為要給對方幸福,所以「正當的道德性」就不存在。這故事不斷地為觀眾上演道德辯論課,既心疼她的付出,質疑她的傻勁,最後只能怨嘆「為什麼我不能像她活得如此敗德而自由?」恰如片尾隅賴子看著她破窗而出時的神情。

導演吉田大八繼上回《聽說桐島退社了》交出計算精準的場面調度,這回詮釋複雜的女人心機更是出色,光女主角與大學生的地鐵重逢,就能拍得令人屏息以待。更難得的是,他真的拍出紙鈔如此輕盈的奢華欲望,卻又如此沉重的道德枷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