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nga-1.jpg
在眾多紛擾負面新聞的背後,成就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
曾經有人這麼形容幫派集結成社的原因。因為到了陌生土地,為了壯大自我聲勢(利益),與其等到外人欺負,不如先發制人。

幫派遵守的外交邏輯有時不亞於真正的政治人物手腕,分配利益版圖與勢力平衡,還得兼顧血統身份。不管是外省掛或是本土幫,有人就有幫派(Gangster) 的存在,為了治理,我們需要宗教(Religion)的洗禮,純真義氣與友誼或許就是幫派份子歃血為盟的初衷。最後幫派成了最大的宗教團體,而宗教在歷史上的作為,舉凡十字軍東征或美軍入侵伊拉克,也和幫派互鬥極度相似。

換句話說,人們原本就活在幫派與宗教混雜的現狀中。

鈕承澤執導的《艋舺》(Monga),打著鮮明的黑幫旗幟,流著高度浪漫化的兄弟情誼化成的血液,敘述一段艋舺地區的虛構野史。本省掛的地痞流氓與外省幫的衝突、折衷,最後邁向未知數。

趙又廷飾演的蚊子是個單親家庭孩子,因為被同班學生陳漢典搶走一隻雞腿引發衝突。趙又廷以隨機應變的本領和對方見招拆招,這時引起校園另一幫派學生鳳小岳及手下阮經天的賞識,進而拉攏他結拜,「太子幫五人」成為趙又廷的校園護身符。一開場的角色介紹煞是逗趣,說明了這五個孩子的童真調皮,光看趙又廷在學校天台教訓之前欺負他的校園混混們的情節,絕對能讓人發出會心一笑。那些奇想魔幻的過招情節,是每個國/高中男生都在腦海裡盤算過的格鬥戲碼。

然而,隨著之後鬧事惹是非,問題自然也越來越大,如滾雪球般,一發不可收拾,甚至遠超乎了這五個少年們的承受範圍。

過去我們擔心國片裡總有些不可思議的文縐縐對白,在《艋舺》裡其實沒有完全消失,但因趙又廷和阮經天等角色的動人演出,讓這些彆扭台詞稍微減退觀影不適感。

至於讓人朗朗上口的「我混的不是黑道,是友情,是義氣。」、「意義是三小,我只聽過義氣」像是一道催化劑般地,緩緩地在觀眾心田裡種下熱血種子,隨著演員們的鬥毆滋事,我們願意相信那些逞一時之快的出拳是必需的,是在所難免的。就這一點上,鈕承澤沒有讓片中的動作戲淪為沒有出發點的賀爾蒙釋放,每一場打鬥都是有意義的。

特別是開場沒多久的一鏡到底幹架過程,曾在《陽陽》裡展現過人一鏡到底實力的攝影師包軒鳴(Jack Pollock)在這片更揮灑優秀律動感。隨著鏡頭前移左右交晃再拉遠,鏡頭裡的五位主要角色們精準地走位K人,還能展現五位演員片中的個性設計。見微知著,透過電影的放大美學,讓觀眾能迅速理解角色,並從他們的視野思考。

撇除一些文藝腔的台詞之外,《艋舺》整體的執行力是令人尊敬地,舉凡美術、攝影、音樂、場景道具考就到全體演員的表現,綠葉配角們靠著資深演員們馬如龍、邢峰、席曼寧等人更恰如其分地展現每個角色應有的厚度,沒流於擠眉弄眼的鄉土劇演法。王識賢的狠勁更讓人不寒而慄,就連陳漢典的小太保氣質也讓人咬牙切齒。

正當台灣電影因缺乏片廠制度,導致於創作者為籌資金拍片陷入礙手礙腳,能拍出來的類型電影極度有限時。《艋舺》勇敢地衝撞,當然他不需要(也還沒有辦法)做到義式黑幫片《教父》那樣的華麗史詩,也不用急著媲美港式警匪片,《艋舺》展現的是一種生猛嗆辣,帶點屬於台灣人特有的傻勁,是盤廟口海產熱炒,道地的常民風情。片中的那些嗆聲台詞你都聽過,那些熱血惋惜你都熟悉。

此外,鈕承澤與製片李烈讓這片做足了近一年的造勢、探班、宣傳等行銷公關作業,對於許多困在精緻小品卻苦無宣傳新聞點的電影而言,《艋舺》或許足夠成為借鏡,關於如何在鏡頭前去除偶像金衣,再重新拼貼出屬於電影裡明星的架勢。

全文請點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膝關節 的頭像
    膝關節

    愛護你的膝關節2.0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本篇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