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試論人性光明與黑暗、善與惡、道德與敗德的觀點並不容易,要以電影語言展示兩者並存,不管是試辯或詭辯,也往往容易在某一端點著力不當而失準偏移,也可能會拍得太煽情刻意淪為匠氣。戴倫阿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導演拍攝的《黑天鵝》則猛烈刻鑿這道申論題,乍看是從娜塔莉波曼的白天鵝與黑天鵝兩種舞步/人格討論,但實際上卻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黑天鵝》故事設定娜塔莉在一個單親家庭中,過著被母親高度監控、施壓的環境中,以致於她努力當個乖乖牌女兒/舞者。娜塔莉波曼飾演的妮娜如何面對這些掙扎、蛻變,看她怎麼表演清純可人的白天鵝舞技,以及應付不得志母親的細心呵護。
這一切秩序的崩裂,來自於舞團總監要求她要必須分飾兩角時,妮娜擔任白天鵝皇后之餘,也得詮釋黑天鵝,那位充滿心機計算、邪惡誘惑的豔媚化身。那位充滿問號,她所不認識的自己。
她必然重新認識「原我」(Id)的呼喚,原來有如此無限破壞力,原來也有未曾被喚起的性欲渴望。她所追求的是完美,眾人稱羨的,在燈光下盡情旋轉的優雅舞姿,那都是「超我」的設定。受制於社會觀點、道德教條、禮教約束,修正過後的意識。
但在光明之外,黑暗之中,無需遮掩時的陰影壟斷時,原我與超我的拉扯,成就了整部片心靈與視覺的奇觀饗宴。妮娜著魔時的暗黑個性,不安與焦慮堆砌出的分裂人格,甚至是比昔日影史上的眾多經典類似角色(如《驚魂記》、《鬥陣俱樂部》等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原來,觀眾樂見妮娜成魔的那一刻。與其欣賞資優生考試拿滿分,不如看她如何重新梳理,拋棄追求完美的原則,接受恣意妄為的扭曲、變形所帶來的渾然天成。承載過重的心理壓力,既要證明自己扛得起前輩/偶像(薇諾娜瑞德)的棒子,也要挺得住他人異樣眼光與挑戰。
所以故事才安排了另一位女配角莉莉(蜜拉庫妮絲Mila Kunis)登場,莉莉象徵了另一個敵對者/外來客,甚至是妮娜想探索的另一個自我反射。莉莉就是妮娜的懼怕的一切,害怕被取代、害怕理解慾望、害怕當一切變得不完美、害怕習慣的秩序毀壞。有了莉莉,才能引爆妮娜的血色重生之路,沒有原我與超我的驚悚對話,就不會有黑白天鵝同時存在的可能性。
導演戴倫阿洛諾夫斯基在上部片《力挽狂瀾》中採用大量手持式攝影機,為畫面帶來極高寫實度。《黑天鵝》更是「變本加厲」地表現真實,用了兩台16mm的攝影機與兩台高畫質相機(Canon EOS 7D、Canon EOS 5D Mark II)拍攝,刻意放大影像噪點,再配上出奇化妝與電腦特效,使得這部片兼備魔幻與寫實色彩。
畫面更是刻意營造壓迫感,大部份橋段都是拍攝主角妮娜的近身特寫、中景,你隨時隨地都感受得到妮娜沉重呼吸與揮之不去的夢魘,以及與幻想交雜時的混亂現實。很可能此時平靜無漪,下面則轉入可怕駭人的幽暗情節,或是皮肉撕裂、羽化變身時的痛徹心扉。
《黑天鵝》並不是達倫從影至今最前衛、剽悍的作品,卻可能是最具觀眾緣的一部。他的電影滿佈衝撞語言,不管是《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或是《死亡密碼》(Pi)都足夠被稱為當代獨立製片中的神作。《真愛永恆》(The Fountain)則是走得太遠,和觀眾之間有很長一段距離。
所以他才回歸真情寫實小品《力挽狂瀾》(The Wrestler),《黑天鵝》等於是守住了《力挽狂瀾》的演員表演本色,加上達倫生猛帶勁的風格視覺,那些多重鏡面等反射出來的層層「妮娜」,就已構成深不可測的自我意識追尋。
娜塔莉波曼也交出一張傲人的成績單,儘管在鏡頭前呈現出的芭蕾舞姿有許多都是替身代勞之效,但光看她那雙純真眼眸的顫抖懼怕神情,及「轉眼之間」變成邪氣四射的黑天鵝後的差別,就夠令觀眾在椅子上坐立難安,卻又摒息以待下一秒的劇情轉折。
《黑天鵝》堪稱是年度驚悚傑作,也是達倫與多年攝影指導Matthew Libatique合力交出最具侵略性的視覺炸藥,把觀眾被炸得粉身碎骨,在落幕的那明亮片刻,反而推了觀眾隱身於黑暗之中。那些隱喻、想像,給予每個觀眾腦海裡都有各自解讀的樂趣了。
註:達倫曾因到日本宣傳《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之故,和以故動畫大師今敏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兩人受片商安排之邀進行對談。今敏表示《噩夢輓歌》中一場珍妮佛康納莉在浴室的畫面和他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非常神似,之後達倫說因為很喜歡這部作品,所以刻意用了同樣橋段向今敏致敬。而且《噩夢輓歌》裡有一幕是一位女性演員幻想自己成為明星,幻想後的自己身著紅衣,這和《藍色恐懼》的一部份劇情設定也相同。原來達倫有買下《藍色恐懼》的翻拍版權。
此外,《黑天鵝》裡更有一幕戲是娜塔莉波曼望著母親房間時,母親房間有許多自己的畫像竟然都開口講話,這幕戲也和《藍色恐懼》橋段相仿。看得出來達倫確實在這兩部片中都展現對今敏導演的致敬。
這款雖然很帥,但我一直想到《聖鬥士星矢》裡的瞬,是怎麼回事呀?
來看《藍色恐懼》Perfect Blue的英文版預告片,開場說的,當希區考克遇上迪士尼就是這部片了,超屌的文案呀
再來看網路上的合成版,當《藍色恐懼》與《黑天鵝》混合。竟然如此貼切,請看1分35秒那一幕,似曾相識吧
這段就是《噩夢輓歌》裡為了拍攝《藍色恐懼》一樣的分鏡,導演戴倫就買下了這片翻拍版權
註:《藍色恐懼》已發售BD、DVD,普威爾發行,BD畫質還可以。小弟我確定後才敢講
原文請點這裡
您是第 位訪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