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ie_hard.jpg


布魯斯威利:媽的,有沒有人告訴我...為何我的片名都要叫「終極XX」
前幾天拜東森新聞來採訪電影片名中譯名面面觀,於是我翻出這篇舊文來改裝一下

大家都熟悉,台灣片名其實早期非常文藝風,舉凡《一夜風流》或是《亂世佳人》、《一樹梨花壓海棠》這種古味典雅片名,現在是「碩果僅存」,現代人對於片名不需要太文謅謅,感覺宣傳上少了點力量。要能直接,讓人記憶深刻,也要讓人會心一笑。也難怪近年許多片名都玩雙關語心機大作戰(想想《孤兒怨》、《血紅帽》)。當然,特定式的譯名也還是存在的。

舉凡《魔鬼》、《終極》、《絕命》、《絕地》、《神鬼》、《王牌》、《第六感》都是指特定片型,甚至什麼人就要冠上特定片名,若是阿諾不加《魔鬼》,布魯斯威利不加《終極》,鬼片沒有《靈異》或《第六感》,似乎就不合大家胃口,就讓小弟我來幫忙大家回顧這些特定片名由來。

要講台灣人最「甲意」的片名,當屬《魔鬼》系列了,這一系列代表人物當然是「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健美先生出身的他,當年因被老爸嫌太娘娘腔,被老爸硬逼上健身房練肌肉,沒想到一練成名,訓練出一身魔鬼身材,還讓他踏上影壇。最早有《魔鬼》作阿諾片名的,其實不是《魔鬼終結者》,而是1977年的《魔鬼先生》,接著才是1984年的《魔鬼終結者》。

t.jpg


阿諾是個強運男星,當年詹姆斯卡麥隆拍《魔鬼終結者》時,導演是要捧麥可賓這位大哥。哪知竟然紅到這個整片台詞沒超過一百句的阿諾(還真有人去幫他算了一下到底有幾句),正式開啟了阿諾星路,接著台灣就有一堆魔鬼系列片名了。

阿諾的《魔鬼》系列,在他生涯演出作品中(結算至州長公職前),23部由他當主角的片中,就有15部片名在台灣都冠上了《魔鬼》(外加《魔鬼先生》就16部),包括《魔鬼司令》、《魔鬼殺陣》、《魔鬼阿諾》、《魔鬼紅星》、《魔鬼孩子王》、《魔鬼總動員》、《最後魔鬼英雄》、《魔鬼大帝:真實謊言》、《魔鬼二世》、《魔鬼毀滅者》、《魔鬼末日》、《魔鬼複製人》當然還包括三集《魔鬼終結者》。具有高辨識度的片名型態,讓阿諾坐穩《魔鬼》影片封號第一名。

阿諾在2011年1月卸下州長公職後,他即將要返回影壇,瞧他簽下《浴血任務2》片約就知道。看來仍會有一堆魔鬼系列片名登場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捧紅阿諾的詹姆斯卡麥隆執導的《魔鬼大帝:真實謊言》,他一度對台灣片商要取為什麼魔鬼系列的有意見,他認為應該統一叫《真實謊言》(True Lies),以符合原英文片名。

經幾番折衷後,片商說服了詹姆斯卡麥隆,讓本片前面掛著《魔鬼大帝》後面再加《真實謊言》,這樣一來兩全其美,反正大家只記得《魔鬼大帝》,至於後面是什麼?可能沒幾個人記得。

另一個台灣人最熟悉的《終極》系列,由布魯斯威利領銜主演。但是呢,這個有趣的了,其實老布並非是《終極》系列開創者,那誰是《終極》系列開創者呢?很不幸的,竟然是上述的阿諾史瓦辛格,他1987年的《終極戰士》開創了這一系列片名之由。

這畫面應該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吧
t3.jpg


也因為《終極戰士》賣得不錯,為阿諾取出《終極》系列名稱的福斯電影公司,為隔年布魯斯威利的新片《Die Hard》乾脆取為《終極警探》,沿用自家人發想出來的片名,竟意外為老布的作品定下了公式化片名。

die-hard-with-a-vengeance-original.jpg

真的是,猶記當年頭髮多呀

比起阿諾在台作品有16部被冠上《魔鬼》封號,老布在這方面稍稍遜色,只有10部《終極》系列作品(統計到2006年),當然這也和他近年作品量銳減有關。 還有許多是客串小角色。

老布系列作品中冠上《終極》二字中,有幾部片名實在是怪異的組合,比如說《終極警探總動員》(該片名是由昔日某東區龍頭戲院建議之下取的,戲院想要比較熱鬧的片名),啊!明明就他一個人在獨挑大梁,那到底總動員是指什麼意思?

其實也要怪那一陣子都愛用總動員取名像《魔鬼總動員》(1990年)。連在《終極警探總動員》之後的動畫片《Toy’s Story》都要取為《玩具總動員》(1995年)了,台灣人有時取片名還挺奇妙的。

總動員一系列,也讓老布另一部片《Twelve Monkeys》變成了《未來總動員》(1995年),吉娜戴維絲的The Long Kiss Goodbye叫《奪命總動員》(1996年),金貝辛格的Bless The Child變成《靈異總動員》(2001年),夠妙吧。總動員系列至今仍不退流行,是影史最長壽的片名組合之一吧。連Cars都還得翻成《汽車總動員》,Finding Nemo叫《海底總動員》....好熱鬧呀

老布歷年作品有10部被冠上《終極》二字,與其說老布老愛演這類作品,倒不如說老布演了20多年戲,只要是演警探的角色,永遠是一號表情,沒什麼變化,也難怪他永遠終極個不完。

老布的《終極》系列聞名,大家似乎也沒想好好討論《終極》兩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最早中國古詩詞裡提到這兩字是在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文選˙阮籍˙詠懷詩十七首之八:「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原意為「最後」,根據教育部國語字典解釋。

使人匪夷所思的是,由於老布多年為終極系列背書,搞得教育部都把《終極》兩字為老布定義,直接有了《最頂尖、卓越》的意義,連舉例都還用《終極警探》為例,老布呀老布,我們還真是服了你呀!不相信的話, 請點這裡

再回到另一個有特定片名的明星,那就是與阿諾同樣在80、90年代大紅的巨星,席維斯特史特龍。但其實他的影片冠在前面的特定名詞沒有固定,但他的片多半會出現個「龍」字,做為提醒觀眾這是他演的影片。像《龍飛鳳舞》、《彈指威龍》、《母子威龍》還有《雙龍一琥闖天關》。

講史特龍的片名其實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沒有特定,只差在會冠上個龍字,但有一個人的片名確和他有關,想到了嗎?就是金凱瑞。

史特龍90年代初期勉強算有影響力,兩部《威龍》系列成績勉強ok,後來金凱瑞的《Ace Ventura:Pet Detective》則因取了英文片名的前半段,加上當時算紅的片尾《威龍》,《王牌威龍》這片名就這樣誕生了。

Ace_Ventura__Pet_Detective(300710215230)Ace_Ventura_L_acchiappanimali_5.jpg

金凱瑞:我也不是很瞭解為何要叫《王牌冤家》.....

接著凡是金凱瑞的片似乎就脫離不了《王牌》這張ACE的命運,系列片名包括:《王牌威龍2:非洲大瘋狂》、《王牌特派員》、《王牌大騙子》、《王牌天神》,其中最尷尬的片名當屬《王牌冤家》,因為完全不走過往金凱瑞瘋狂喜劇的表演方式,反而是走內斂劇情片演法,劇情慧黠,創意奇趣,但因與過往金凱瑞作品風格落差太大而引起反彈,部份民眾深覺受騙,足見特定片名真是一體兩面,用不好就會倒大楣。

特定人物的片名大約就是阿諾、老布與金凱瑞之外,接下來就是特定類型影片片名。

若說《終極》兩字是台灣片名史上的奇蹟(還被教育部國語字典列入釋義),另一個怪案子應該要算UIP電影公司命名的《神鬼》系列。 當時UIP就把勞勃瑞福的Sneakers取為《神鬼尖兵》,接著就是方基墨演的The Saint取為《神鬼至尊》,但真正讓「神鬼」這兩字大紅的其實是《神鬼傳奇》。

這兩字本來互不搭軋,若用台語講就是所謂的「魔神仔」,泛指一些鬼怪物。其實還蠻適合翻譯《神鬼傳奇》》(The Mummy)的中文片名,該片在1999年推出後大紅,甚至成為當年台灣最賣座影片,北市進帳達一億四千七百萬台幣。

《神鬼》兩字開始大大走紅,但國外很不瞭解這詞意思。當時,台灣片商還直譯給老外為《God Ghost》,透露這類片名在台灣都會賣。 後來也就成為流行片名了。

如《神鬼戰士》(台北市五千萬)、《神鬼傳奇2》(2001年台灣票房冠軍,賣到一億六千萬)、《神鬼奇航:鬼盜船詛咒》(2003年度票房第六,六千六百萬)、《神鬼認證》(四千萬)、《神鬼剋星》(四千萬)、《神鬼玩家》(三千兩百萬),看來似乎叫《神鬼》兩字就有票房保證,儘管片名和內容完全沒關係,如《神鬼玩家》、《神鬼認證》、《神鬼戰士》,裡面既沒神也沒鬼,但只要能賣,管他叫什麼。

《終極》、《神鬼》都是極熱門片名選擇,另一個當屬《絕地》。

jedi-knights-460_873435c.jpg

歐比旺:我就是正港絕地武士啦

這片名本來是語自於《星際大戰》中的絕地武士(Jedi),開創台灣經典片名無數的福斯電影公司再度獻上一詞(感謝福斯影業,其實福斯還有一個很酷的譯名,那就是異形)。

之後從絕地武士延伸出《星際大戰第六部曲:絕地大反攻》,接著一連12年間沒人取過這片名,直到威爾史密斯1995年的《絕地戰警》。

接著又有史恩康納萊的《絕地任務》,和威爾同演《絕地戰警》的馬丁勞倫斯也延伸出《絕地奶霸》(這算是造福兄弟的意思嗎?)拍出《絕地戰警》、《絕地任務》的麥克貝之後還導了《絕地再生》,若加上《絕地戰警2》,麥可貝也算成為罕見的特定片名電影人。

其實,絕地兩字在中國古文裡已有意思,意指孤絕險阻之地或風水不好的地方,但在麥可貝這位史上最會拍轟炸戲與飆車戲的導演加持下,讓絕地成了一個極具速度感的形容詞,從Jedi到絕地,這20年來的字義變化,還真非是當初命名片名者始料未及的。

最後不得不提的就是《第六感》系列,這片名來自黛咪摩兒與派翠克史威茲合作的《Ghost》一片,人鬼戀題材不新鮮,但對於老外來說,這還是挺罕見的,有如《倩女幽魂》西洋版。

ghost.jpg


當年電影公司想命名想破頭,因為怎麼取人鬼戀之類的片名都不對味,乾脆直接用第六感一詞命名,結果一炮而紅,台灣竟然演了快一年,熱賣空前。

接著還帶動兩年後的《第六感追緝令》命名,接著莎朗史東演的《驚世第六感》,外加《第六感女神》及《第六感追緝令2》,莎嬸突然變成第六感代言人,這種命名間意外的轉化,永遠讓人想像不到。

韓片《我的野蠻女友》也造就了一波野蠻風格,如《我的野蠻老師》、《我的野蠻王妃》、《我的野蠻奶奶》、《我的野蠻同學》、《我的野蠻千金》,也算是近年頗紅的片名公式。

另一個經典片名,也是讓不少影迷想破頭都不懂關聯的。就是《刺激1995》,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片說。把該片列為我的荒島電影第一名。



大陸和香港的譯名分別為《肖申克的救贖》及《月黑高飛》,其實取為《肖申克的救贖》是乍看之下比較合乎英文原意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但,其實也不是這麼說的。

Shawshank 是地名,但Redemption是指監獄,要嘛就譯為蕭山監獄,不過這譯法很沒賣相。聽當年譯者表示,這名字改成鯊堡監獄過。但這中文片名還是被打槍,不夠賣相為主因。

某位網友對Redemption的解釋很值得參考。大家可以看看,說不定你有更好的想法。

在美國你拿保特瓶或鋁罐去退錢,就叫redemption。而網友的理解是主角Andy(Tim Robbins)先是冤枉入獄,在獄其間又長期受典獄長欺壓替他作帳貪污逃稅,最後,逃獄時把典獄長全數的不義之財領走,又把這醜聞爆料給媒體,讓他身敗名裂而自殺,為自己受冤欺壓算總帳,所以名曰 remdemption。

所以要怎譯呢? 蕭山復仇計?說實話,很難翻。難怪香港會直接用最後主角逃出來的那一刻當譯名了。

話說回來,當年我看這部片可是覺得好無聊,但看到中間後就漸入佳境,最後竟然覺得精彩萬分,直呼爽快不可思議之溫馨暖流過我心,好爛的形容
shawshank-10638.jpg


最後,片商老闆覺得和舊片《刺激》很像,兩部片都有很多計中計的橋段,相互鬥智,片尾有大轉折。加上該年是1995,於是捨棄Shawshank Redemption的意思,反而用這個俗又有力又好記的片名。

片名真的太有學問也太有趣,柯麥隆的大片《阿凡達》Avatar與梅爾吉勃遜的《阿波卡獵逃》Apocalypse都是音譯下的片名。

「Apocalypto」源自希臘文,意指「文明的崩毀與重生」,原本片商是要以聖經的啟示錄為名,但梅伯堅持此和聖經無關,所以音譯之後的片名,還算不錯捏。

《阿凡達》則是片商希望捨棄過去既定制式取名,要有一個新的氣象。也不要讓未來媒體或影迷記憶時會有困擾,所以直譯音節為片名。

好玩的是呢,阿凡達這三個字還算過筆劃的咧,特別是那個達字非常的四平八穩。當初我聽到算筆劃這回事還忍不住噗玆一笑,以為對方總經理跟我開玩笑。後來看看人家片商真的是有遠見的。這片果然賺了好多錢咧,而且還成為一種名詞或是形容詞的感覺了,因為大家聽到《阿凡達》就會想到超凡入聖的三D效果。您說是吧?

wallpaper_07_800x600.jpg


近期另一個經典片名,我想首推《飯飯之交》No Strings Attached,本來英文原意就是....砲友,但中文裡剛好有炒飯當那回事的同意詞「泛泛之交」,原意為宋朝朱熹《朱子語類》第三十八卷:「朋友交遊,固有深淺,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指交情淺薄的關係,改回來變飯飯之交,一語雙關。真是,點個讚給電影公司啦。

近期又有雷恩葛斯林也有『車神』系列。如:落日車神(Drive),現在有《末路車神》(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看來他有望統領車神系列下去。

珊卓布拉克則有『麻辣』系列。麻辣女王,近期有麻辣嬌鋒。

關鍵字:電影片名、翻譯、公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