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當國片以鄉土草根語言、清新情愛風格重新找回影迷觀影興趣,而這兩種類型似乎比其他類型更能找到觀眾共鳴與媒體歌頌優勢。這兩大類型耕耘市場成為主旋律後,以紀錄片《醫生》與劇情片《停車》、《第四張畫》深獲影評界高度讚揚的鍾孟宏導演,則與這道台片文藝復興氛圍顯得特別格格不入。

原文請點中國時報專欄

他看待人性的中心論始終陰穢抑鬱,幽暗的角落是他的絕活,能把乏味廢墟拍成詩意國度,扭曲你習以為常的觀影角度,天地倒錯、反射映襯,創造出詭異瑰麗的華麗視覺。他像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的暴力DNA,輔以喜愛切剖惡劣人性軸心的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鍾孟宏一直在挑戰觀眾的觀影習性,每一部都在推展他的冰冷限度。來到新片《失魂》更顯得心應手,也更殘酷駭俗。張孝全在片中無故暈倒後,醒來全然變了個人,彷彿另一個靈魂寄居在他軀體裡。因此他被送回山上,與感情不睦的老父王羽解構/組合新的父子關係。在這段『寄居』過程中,張孝全因為冷血多疑,解釋了他之後一連串的暴戾行徑。先是殺了姊姊,之後又殺了前來盤問的警官,老父為了替兒子化解問題,也產生了後續蝴蝶效應般的毀屍滅跡。

《失魂》一直在討論空間。人的軀體可被視為一個空間,是誰主使了靈魂得忠貞不二地原地不動?如果靈魂出竅了,到另一個人身上會發生什麼變化?其二,父子空間,故事看得出來這對父子感情冷淡,卻也因為父親不得不照顧生病的兒子而重新開啓對話。換了個靈魂後的兒子,反倒能與父親建立一層朋友關係,如同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應對進退。而這樣的關係似乎也比過去冰冷的親子關係多了幾分溫度。

其三,山間。這故事刻意打造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空間,蘭花屋、小木屋、樹林,單軌車穿梭著這每一道空間,使得這個地方變成殺人棄屍的最佳藏身處。鍾孟宏整部戲的鏡位都不安好心地,拍出向觀眾挑釁驚悚節奏。其四,陰間、療養院。身份曖昧不明的信差(金士傑飾)成為了這戲最離奇的設定,帶領張孝全這個角色走入井裡,甚至讓人覺得這段活似陰間遊地府的氣氛,也打破了空間與視覺習性,不得不佩服鍾孟宏的攝影天份。

另外,片尾療養院帶出社會邊緣者的寫照,有多少人言不由衷地被帶到這個地方,因為這些人們居住的『軀體』成為了他們的枷鎖,精神或是肉體等病痛使他們的軀體不再屬於社會集體主義裡的合群分子。最後張孝全說出全戲最關鍵的一句話,成為影片嘎然而止的回馬槍,使觀眾再次回想全片失魂的來龍去脈,更讓人欽佩鍾孟宏的節制美學。

從《醫生》到《失魂》,鍾孟宏每部片看起來對人性表面上都是失望的,但其實用最殘酷的方式,還原人性應有的溫暖質地。在這波國片復興風潮中,鍾孟宏一直沒缺席,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票房掌聲,證明台灣觀眾對於類型接受度其實非常狹隘,更別指望觀眾是否真能從電影作品中分辨出『電影感』(Cinematic)了。

解剖檯評分:85分

膝關節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