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寶萊塢(Bollywood)電影本質過去這麼多年以來,始終被外界貼上一層剝削仿製好萊塢的成功作品,寶萊塢一詞就是印度對電影產業的自信輸出,不讓美帝國主義的好萊塢Hollywood專美於前所誕生的詞彙。
後來甚至還有以泰米爾語為主的Kollywood,以及泰盧固語,孟加拉語所成的Tollywood。更有可能在Kollywood紅的作品改拍成Bollywood版本。這類自家方言語系延伸出來的電影血親,在印度影壇算是常事。而且寶萊塢的一大課題,就是取經他國熱門作品後再翻拍出屬於自家浮誇路數的電影(如《騎士出任務》前陣子就被翻拍)。
雖然好萊塢也執行這類複製貼上的產業模式,但寶萊塢以男俊女美的情愛主軸穿上肥皂通俗外衣,煽情不怕肉麻,太多離譜天馬行空情節,使得外界面對寶萊塢作品,多半先貼上難登大雅之堂標籤。近年把寶萊塢翻轉模樣的,莫過於素有印度良心之稱的阿米爾罕(Aamir Khan)。
2001年由他自製自演的《榮耀之役》,就被奧斯卡選為最佳外語片,之後他又拍了以以民族聖雄為題材的《起義》,頓時間,阿米爾罕在印度影壇的地位瞬間變化。比起其他以通俗作品為號召力的其他明星來看,阿米爾罕彷彿天生就是個社會運動者,從作品傳達對印度社會的期待。
2009年的《3個傻瓜》把印度存在許久的教育/階級問題一個個突破,更成為當時印度最賣座的全球作品,影響力可見一斑。之後的《孟買日記》更是徹底捨棄歌舞場面,嚴肅地討論印度社會問題引人注意。這回出自同樣團隊的《來自星星的傻瓜》(Peekay)則把議題瞄準印度最引人詬病的宗教問題。
阿米爾罕藉由一位造訪地球的外星人,討論起人們的語言/行為偽善、宗教大哉問。他不直接點名那些宗教斂財者,而是溫和地「尊稱」他們只是「打錯電話」的上帝民間經理人。
他更一口氣提問,若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為何要把大家分成這麼多不同宗教派系,有心人士引起無數誤會與殺戮。更調侃了人類販賣宗教財,輕薄地踐踏你我尊嚴,也不給出個合理解釋,卻往往輕易地把你我信仰中心一分為二,而且執念之深,可能影響一輩子。
這時不難發現,為何開場戲要先安排家中信仰印度教的女主角要在數千里外的巴基斯坦穆斯林男孩相戀(現實生活中當年阿米爾罕也與不同教義女子結婚而轟動,雖然後來也離婚了。)。宗教與愛情一樣,人們容易讓感性思維凌駕理性辯證,而且還不容懷疑,踏入誤解就陷入無限矛盾循環。
《來自星星的傻瓜》跟《三個傻瓜》一樣,都用喜劇包裝著犀利嚴肅的議題。《來》片無意把影片引戰成無神論,鼓勵人們用心看待信仰,而不是因貪嗔癡被信仰恐懼綁架。人以神為美德模範,神/外星人也可能向人類學習。《來》片是一場真正的創世紀對談,以這種裝瘋賣傻的逗趣交流,尖銳但不激烈的提問,對保守的印度社會丟下思辨震撼彈。
解剖檯評分85
- Mar 29 Sun 2015 21:04
來自星星的傻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