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律可以懲罰犯罪者的罪罰,讓肉體受苦,藉此贖罪悔過。但精神上面呢?如何確定一個人受到了應有的煎熬折磨?

改編自吉田修一小說的《再見溪谷》從一起兒童死亡事件開始,故事進而轉成孩童並非意外死亡,而是出自於親生母親里美之手。正當外界尋不出母親弒子的背後動機為何時,慢慢查出里美與隔壁鄰居尾崎俊介有著不尋常關係,甚至連尾崎的妻子加奈子也都向警方供稱,丈夫與鄰居的複雜關係也讓她感到困擾。想不到因此被記者查出,尾崎與加奈子隱瞞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

吉田修一向來擅長討論故事的另一端角度,之前的《惡人》成功地刻畫了犯罪者有沒有能力愛一個人?可以被愛嗎?犯罪者的動機與無奈之處,細節刻畫出色。《東京同棲物語》更是一層層地剝下你對於每一段故事、角色先入為主的成見,最後再還原到起點。

《再見溪谷》則是把重點佈整在討論犯罪者與受害者之間曖昧詭異的關係,正當觀眾把注意力放在母親殺子的引子,想不到故事隨即轉了個角度,開始討論尾崎與加奈子竟然曾經是「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組合。

被害者內心受過的苦痛,因為一時影響了一世。加害者呢?他們是否也會因為一時的錯誤,而需要花上一輩子尋找自我救贖方式?錯誤是可以靠幸福修補的嗎?還是錯誤可以藉由更不幸的折磨而達到平衡?

《再見溪谷》逼觀眾思考一組另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組合,尾崎極力想彌補加奈子曾經在社會上遭受到的人格屈辱,寧願拋棄尊嚴,只為了讓加奈子感受到些許快意而降低自己的罪惡感。

加奈子希望尾崎用『不幸』修復一切,只要你過得比我不幸,那就是我的幸福。或許這不容見於世俗,但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卻能得到實質道德快感,不得不說小說作者吉田修一勾勒這些角色信仰的崩壞,實在有太多令人玩味之處。

如尾崎與加奈子與追查真相記者與妻子的組合,都是女強男弱的權利結構。而《再見溪谷》片名亦然,溪谷既是發現開場小孩身亡的地方,更暗指了溪谷這裡的沁涼微風卡在了山谷之間,無法吹拂人們燥熱的心靈。故事裡每個人都被炎夏烤出一身疲累,尾崎與記者在這低位尋到了片刻寧靜與舒適,從地勢聯結了兩個男人的尊嚴位階。再來是女主角加奈子從溪谷吊橋上刻意甩落的涼鞋,讓觀眾一度揣測她是否將為自己劃下人生句點。事實上,她確實也選擇了另一種自我療癒的結論為這段關係定調。

《再見溪谷》對道德罪愆的對立有著出色論點,女主角真木陽子的縱情表演背後有著病態人格,至於受害者是否有資格審判加害者的一生?法律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世俗信奉的道德觀也就未必是唯一的依循標準了。

解剖檯評分84分

膝關節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