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 not there.jpg
談情說愛,向來是電影的強項。歌詞寄情還不夠,透過電影裡的歌曲驗證比對,反射出另一番寓意魅力。細數影史經典電影歌曲,似乎已成上一世代的專利。讓我們把電影裡的經典歌曲排名往前推十年,從1999年之後為上個世紀的起點,看看21世紀第一個十年內的經典電影歌曲作品排名。
當然,首要條件是,這些歌曲不能只是純粹背景襯底音樂,更必須代表某種視野,企圖和電影情節與角色個性勾聯,更高明者還能具有情節展延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必須是『非』原創電影歌曲,否則太多為了電影量身打造的新歌曲,似乎就橫向比較算不完了。

於是,有了前十名的選單,就會有遺珠之憾。經幾番思考之下,最後忍痛把條件不甚完備的《K歌情人》、《愛情,不用翻譯》、《悄悄告訴她》等片排除榜單之外。以下為入選榜單。完全私心選擇,別問我為什麼。

第十名:《搖滾啟示錄》 (I’m not there) (又譯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2007年
導演陶德海恩斯將民謠詩人巴布狄倫的一生拆解,透過六個演員各自詮釋不同時期的巴布狄倫,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澳洲演技派女皇凱特布蘭琪也軋了一角扮演桀驁不馴的巴布狄倫。既然電影把巴布狄倫「形式化」,片中呼應他創作背景的歌曲也分別由不同樂手和團體來呈現另一種巴布狄倫。

舉凡另類鄉謠/獨立搖滾的大團「Calexico」或是Noise-pop/rock的「音速青春」(Sonic Youth)唱的電影片名同名曲「I’m not There」,及獨立音樂界的長青樹「Yo La Tengo」都讓整部電影的歌曲,讓熟悉巴布狄倫的樂迷感受到了這些樂手們對他的致敬意味。

另外,妖豔詭譎的Antony and the Johnsons唱出「Knockin' on Heaven's Door」時,這般厚時飽滿的歌聲,又帶了點鬼魅啜泣的傷感,《搖滾啟示錄》打著這般反骨實驗精神,足夠讓電影與音樂的高度疊合成為一段影史佳話。



第九名:《愛是您 愛是我》(Love Actually),2003年
導演理查克提斯是一位極度能掌握音樂歌曲的導演,他本身也是一位低音號手。他過去曾為《BJ單身日記》、《妳是我今生的新娘》劇本操刀,但當他正式當導演後,就看得出來他樂於融合當代流行與經典搖滾。

他的首部劇情長作《愛是您 愛是我》以耶誕節做背景,以多段式故事敘述多組人在耶誕節到臨前的酸甜苦辣。不光是有休葛蘭飾演的英國首相煞上年輕美眉,最令人噴飯的是比爾奈伊翻唱「Christmas Is All Around」,藉由這首老歌新唱,變成比爾奈伊想在歌壇翻身的最佳武器,片中還有多首耶誕應景歌曲,如「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White Christmas」、「Silent Night」、「All Alone On Christmas」,溫暖了許多在寒冬中等待奇蹟的角色們。當我們經歷過許多老掉牙的耶誕電影,《愛是您 愛是我》展現了老歌新唱及擺到適切位置上時,耶誕歌曲仍可這般動人,而不會變成魔音傳腦。



第八名:《情歸紐澤西》(Garden State)(又譯花園之州),2004年
相信很多人是因為看了這部片之後,才認識了「The Shins」這個團。因為這個團在片中被女主角娜塔莉波曼用「驚為天人」的口吻向男主角Zach Braff說:「你一定得聽聽這首歌,它將改變你的生命。」,於是這片成了許多獨立樂迷心中的經典影片,過去只是收藏在自己i-pod裡「我的歌單」中的那些indie-pop/rock,透過這片映演,瞬間成了熱門搜尋歌曲,除「Frou Frou」、「Thievery Corporation」與電子團「Zero 7」。片中當然不乏老牌歌手的作品,如Nick Drake、Simon & Garfunkel。儘管影片的魔幻魅力有限,但大家都從這片開始被娜塔莉波曼收編,相信她那智慧與外表兼具的魅力,成為她的音樂信徒。



第七名:《愛瘋狂》(C.R.A.Z.Y),2005年
受限時間點起點問題,我們無法將華麗搖滾派代表《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列入選單(該片在美國上映時間為1998年,不過在台映演年代則是2000年)。堪稱和該片精神頗接近的《愛瘋狂》,也談論到了性別議題,除了收錄不少大衛鮑伊的經典華麗搖滾歌曲,由老牌鄉村歌手Patsy Cline演唱的多首老歌「Back in Baby's Arms」、「Crazy」更有著出奇效果。其中「Crazy」不但是片名,更是片中父親幫五個兒子們取名的典故,分別是Christian、Raymond、Antoine、Zac 和 Yvan-C.R.A.Z.Y。再對照代英倫太空/迷幻搖滾大團「Pink Floyd」的那曲「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這片故事與歌曲/名的緊扣度自然大幅勝出。我更喜歡片中男主角Zac長大過程用了「Shine On You CRAZY Diamond」當成轉折,再接到他房間牆壁上貼著「Pink Floyd」的經典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那張海報,這中間的暗喻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六名:《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2000年
當陳綺貞在2002年發發行《吉他手》專輯時,那張專輯英文名稱不是叫Guitarist ,而是叫Groupies。陳綺貞也說,她看了《成名在望》後,她自認像像片中的凱特哈德森,是個對搖滾樂團到處巡迴的狂熱粉絲,對音樂的狂熱與堅持,驅動著她不斷邁進音樂之路。《成名在望》從Groupies這樣的小粉絲心態當為起點,同時也是導演卡麥隆克洛的縮影。因為克洛在青少年時期曾經擔任「滾石雜誌」的記者,他透過跟團報導的方式,結束了他的青少年純真歷史,開展了另一段璀璨新頁。全片以70年代音樂為背景,Led Zeppelin、Neil Young、Deep Purple等名團曲目即是你我青春背景歌曲,《成名在望》透露了克洛對那個年代的滿分情感,也是他選歌及搭配情節上最完整的一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本篇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