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lice-In-Wonderland-Poster1.jpg
故事的結局,最怕兩種。一種是主角人格分裂,另一種則是夢。因為這兩種結局都能把故事的不合理找到藉口,任何不符合邏輯的角色行為,自然無關緊要。
改編自童書繪本《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魔境夢遊》,運用著時下興盛的3D拍攝技術,又是擅長拍荒謬、異想喜劇高手的提姆波頓與老組合強尼戴普聯手合作。特別是在陰暗血腥的《瘋狂理髮師》之後,選擇換一部主題明亮的童話故事,加上3D特效的輔助,橫看側看都是一部符合他們拍片DNA的電影。

《魔境夢遊》讓眾所周知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添增幾分女性意識,所以設計了愛麗絲得面對傳統的框架,從她不願在禮服裡面穿馬甲,到反抗外人安排的婚姻,以及展拓女性獨立航海視野,愛麗絲已經不再只是童話故事裡的小女孩。

既然改編自童書,電影版讓故事裡設定的夢境,看起來似乎是另一個平行世界,更不讓夢境成為最後故事的總結,於是觀眾看著愛麗絲帶著她在魔境裡受傷的手臂傷痕回到現實。《魔境夢遊》更不算是一場夢遊,主角愛麗絲透過Wonderland,藉此強化自己的信念,也讓她不再懷疑自己及外界的眼光。

當然,也可以說這是一段愛麗絲的成長之旅(公路電影)。從對自己身份的質疑,否定自己能親手屠龍,到最後迎接天命(Destiny)進而完成屬於自己的預言(Prophecy)。

人的一生大致是遊走在一波又一波的預言之中。預言以各種模樣成形,有時是眾人言論壓力情勢,有時是自己的執迷深信。預言之所以迷人,就因為它往往披著神秘多變的裟衣,讓人樂於相信偶然與巧合的美麗。

提姆波頓近年給人的印象,多半是擅長經營豔麗色彩的文本,不過,他的強項是兼顧詭譎視覺及荒謬人性(如《蝙蝠俠》、《蝙蝠俠大顯神威》、《陰間大法師》)。然而,帶點陰森與惡搞才是提姆波頓的本質(如《艾得伍德》、《星戰毀滅者》)。

像《大智若魚》那樣的溫馨動人,當屬提姆波頓作品裡的稀世珍寶(提姆的父親於2000年去世,原本該片由史蒂芬史匹柏要執導,後來史匹柏片約太多而放棄,提姆反而接下這部片,透過這部片紀念父親)。

大多數的影迷好像對《大智若魚》不怎埋單,儘管好評,但票房失利,令提姆波頓不得不回老本行,拍攝《巧克力冒險工廠》、《地獄新娘》這類極度風格化的作品。首度與迪士尼合作新片《魔境夢遊》,看得出來,多添了幾分夢幻色彩,各種顏色皆極度乖張地抹在每格畫面裡,你看得見強尼戴普的眼珠放大,黑騎士的離譜瘦高身形,「大頭症」的紅皇后海倫娜寶漢卡特,這些透過電腦動畫特效的輔助,給足觀眾在欣賞時,看見明星變形的樂趣。

但除此之外,故事重量都是輕輕點到為止。愛麗絲的女性使命不需要太沉重地叫嚷,否則《魔境夢遊》就成了另類的女性主義電影。畢竟這是一部米老鼠出品的電影,能夠老少通吃,寓教於樂就是市場潛力的最大值。

但,迪士尼可能忽略了像2009年《天外奇蹟》那樣的大膽野心其實是能達到口碑與市場的平衡點。任何一部動畫/家庭式導向的電影,「可愛」應只是部份元素,是件通俗的外套,畢竟觀眾早就胃口越養越大,故事裡的動人核心才是成為經典的秘訣。

提姆波頓在建立個人風格的同時,其實已經很難再回頭緊抓窩心的起點(因為《大智若魚》的結果論並不能滿足投資者的荷包),與迪士尼擅長的可愛行銷結合,稀釋了之前在華納片廠時給他的高度自由。

《魔境夢遊》算是勉強過關的提姆波頓作品,對於一般小朋友而言應該已深深滿足那樣的視覺奇景(如可愛的咧嘴貓與兔子、倉鼠們),但對於熟稔他作品的老影迷們,或許還會期待他能變出更不一樣的暗黑魔法。

原文已見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本篇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