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款海報像誰?
王力宏的《戀愛通告》或是仔仔的《愛你一萬年》兩部片算是有誠意,雖然前者情節荒謬自戀影響影片質感,後者則是因無厘頭笑梗拉垮應有的動人愛情。但不等於這是兩部完全失敗的作品,完全失敗的當屬高凌風主演的《實習大明星》。
該片談選秀節目可能是一場荒腔走板的品味論戰,又要還原高凌風星海浮沉實錄心聲,還想營造出些許《歌舞青春》這種勵志色彩,《實習大明星》還真是樣樣都想到位,卻最後變成四不像。別提該片導演還找來《雷洛傳》導演劉國昌執行。
談論夢想是件危險的舉動,夢想總是帶點些許浪漫色彩,天真而無邪。《實習大明星》販賣的是年輕人如何完成夢想,以及演藝圈前輩如何回顧被糟蹋過的夢想。理論上可以堆砌出兩個世代如何溝通,如何讓前輩完成一趟自我救贖之旅,進而給足新一輩體驗活潑的冒險故事。
皮克斯的《汽車總動員》(Cars)就是依循這樣的老調新彈,仍譜出了些許心/新意,雖然故事節奏緩慢了些。但《實習大明星》故事節奏陰陽怪氣,前後情節像是莫名其妙地排列組合。一下子有富家公子哥痛斥自己出身帶來許多不快樂,一會他又開心地與其他選秀伙伴打成一遍,似乎那些煩惱都能瞬間化整為零,或是唱首歌跳支舞就船過水無痕。
這種樂天態度並非不好,甚至還是大部份舞蹈片、歌舞片的基本守則。(遇到任何問題,只要尬支舞,看誰尬得好就贏了。飆車片或運動類型電影皆如此)但就看整體編排如何,觀眾不是不能接受腦殘情節,而是觀眾無法被當成腦殘。《實習大明星》高調地打著夢想旗幟,但不代表等於神功護體。
合拍片是兩岸三地電影創作者視為救世主的類型,但近年慢慢地證明合拍片多半是合法詐騙集團。《近在咫尺》就是談不上好,也不怎麼壞的雞肋之作。
《近在咫尺》大陸版海報真像《天地英雄》王力宏的《戀愛通告》或是仔仔的《愛你一萬年》兩部片算是有誠意,雖然前者情節荒謬自戀影響影片質感,後者則是因無厘頭笑梗拉垮應有的動人愛情。但不等於這是兩部完全失敗的作品,完全失敗的當屬高凌風主演的《實習大明星》。
該片談選秀節目可能是一場荒腔走板的品味論戰,又要還原高凌風星海浮沉實錄心聲,還想營造出些許《歌舞青春》這種勵志色彩,《實習大明星》還真是樣樣都想到位,卻最後變成四不像。別提該片導演還找來《雷洛傳》導演劉國昌執行。
談論夢想是件危險的舉動,夢想總是帶點些許浪漫色彩,天真而無邪。《實習大明星》販賣的是年輕人如何完成夢想,以及演藝圈前輩如何回顧被糟蹋過的夢想。理論上可以堆砌出兩個世代如何溝通,如何讓前輩完成一趟自我救贖之旅,進而給足新一輩體驗活潑的冒險故事。
皮克斯的《汽車總動員》(Cars)就是依循這樣的老調新彈,仍譜出了些許心/新意,雖然故事節奏緩慢了些。但《實習大明星》故事節奏陰陽怪氣,前後情節像是莫名其妙地排列組合。一下子有富家公子哥痛斥自己出身帶來許多不快樂,一會他又開心地與其他選秀伙伴打成一遍,似乎那些煩惱都能瞬間化整為零,或是唱首歌跳支舞就船過水無痕。
這種樂天態度並非不好,甚至還是大部份舞蹈片、歌舞片的基本守則。(遇到任何問題,只要尬支舞,看誰尬得好就贏了。飆車片或運動類型電影皆如此)但就看整體編排如何,觀眾不是不能接受腦殘情節,而是觀眾無法被當成腦殘。《實習大明星》高調地打著夢想旗幟,但不代表等於神功護體。
合拍片是兩岸三地電影創作者視為救世主的類型,但近年慢慢地證明合拍片多半是合法詐騙集團。《近在咫尺》就是談不上好,也不怎麼壞的雞肋之作。
《近在咫尺》走雙生雙旦路線,彭于晏與郭采潔是一對可口的組合,彭于晏有精實肌肉外搭俏皮臉龐,郭采潔的童稚娃娃音更是一道美妙的音符,兩個人打情罵俏的情節,換成別人演可能會讓觀眾哀鴻遍野。不過,他們證明還真的有化學火花,甚至還能讓觀眾感受到一絲絲感人成份,但另一組明道與苑新雨就沒這麼好過了。
明道除了需要加強「曾經」是拳擊手的體態外(他在這片也太寬了些),還得擺脫青澀偶像派演法。片裡對他角色安排的「哭笑不得」,其實是絕佳催淚好梗,但明道的哭與笑,老實說,區隔不大,凸添角色尷尬而已。
苑新雨在片中太像解說員,或是藝術館內的導覽員,不是每部片都有辦法營造出像《刺激1995》裡的摩根費理曼角色,不是每個觀眾都有興趣聽某個演員解釋故事角色們的來龍去脈。更別提片中演郭采潔姊姊的楊子姍,她雖然演得不差,但她的故事無法輔助整部片故事進行,那些Pub試唱遇到色老闆及參加試唱會時還耍個性,只會導亂故事應有肌理,無法豐富影片層次。
合拍片必定要安插不同國籍的演員,也需要因應合拍前提設計故事舞台,可惜《近在咫尺》全被這些條件綁死,高不成、低不就。老演員王玨與彭于晏的親情戲碼或許賺人熱淚,觀眾會被彭于晏哭出兩條長長的鼻涕而感到心酸,也因看見王玨患阿茲海默症而心疼,但這卻會被視為用力過度的煽情最佳示範。
相反地,討論親情間的告別,《父後七日》做了很好的示範,而且還是是小成本、的誠意之作。
透過散文作者/編劇/導演劉梓潔的親身經歷,書寫出一段段令人動容的在地對話。中南部不像北部急功近利色彩鮮明,中南部的底層庶民色彩往往被視為正港台灣本土味。那些里民間的互助、與土地的貼近、河洛語/台語的親切音感,這種溫柔視野,像是傳統古禮福音,我們聽片中道士吳朋奉念的那些朗朗上口祭詞。既陌生,卻又熟悉,那些荒謬的典禮過程,最終還原了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影片後座力十足,《父後七日》選擇了一個通俗、容易有共鳴的題材,而且在低預算成本下,仍拍出了凝視感傷父逝的詩意鏡頭。我們也許會被戲裡那些情節,勾出觀眾隱藏許久的淚水,但你我終究會選擇微笑當作句點。這也是觀眾需要的,一種來自影像給予的慰藉能量。
原文已登於這裡
Part one請見這裡
【本篇人氣】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