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戲稱,電影裡最常出現的三種職業分別是:警察、律師和記者。警察抓壞人,律師起訴壞人,記者尋找壞人。怎麼看這三者都像三位一體,這三種職業的人們為了工作忙碌拼業績、搶獨家,私下感情生活永遠混亂,成為難解的謎。
《麻辣女強人》(Morning Glory)讓我們看到美國晨間新聞的製作流程,新聞人為了趕早上首波新聞的忙碌窘態,女主角貝琪以不出色的學歷,卻得要應付大批學經歷比她老練的媒體人。觀眾其一樂趣是看她如何見招拆招,如編前會議那場戲,一群記者近乎失控地搶報想做的新聞及疑問,本來大家要看貝琪怎接招,還好她記憶力不錯,還能有條不紊地一一解答。這滿足了觀眾永遠同情電影裡的弱勢/邊緣者角色的出發點,也證明貝琪可以憑熱情與創意克服菜鳥關卡。
觀眾的第二個樂趣,是看貝琪如何面對公私生活無法切割的尷尬現在進行式。新聞人永遠處於資訊焦慮,也難怪貝琪感嘆地表示就算是休假都會瞄一下電視跑馬燈新聞,若沒有黑莓手機就深怕漏接電話或是沒注意到重要簡訊。新聞人的天職是與正常人日常生活充滿衝突,有誰能忍受另一半過著日夜顛倒又三餐不正常?又有誰能理解另一半隨時神經兮兮,對資訊焦慮,隨時要留意手機、電腦等任何和新聞來源有關的3C產品。
編劇Aline Brosh McKenna安排哈里遜福特這樣的角色不是沒道理的,他是典型的高傲新聞人,可以為了深信不疑的新聞素養奮鬥到底。但,這種堅持終究會撞擊家庭常規生活,所以他與親友小孩關係早已疏遠。在柔軟的感情世界中,剽悍的新聞人確實容易格格不入。有哈里遜福特與貝琪(瑞秋麥登絲)這樣的對照組,才能表現出新聞人的感情黑洞多麼巨大。
本片並沒有意圖要展現如《媒體先鋒》(The Paper)的交插辨證,也沒有《驚爆內幕》(The Insider)那樣要定義記者是Newsman還是Business Man那種對立。這片劇本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形容當下新聞界的膚淺困境(甚至是放諸四海新聞圈皆準的怪異公式,新聞綜藝化/戲劇化是不爭的事實),當女主角形容硬派新聞(財經政治社會)為全麥麵包,而泡泡般華麗的軟性取巧閱聽人新聞為甜甜圈,大家都知道全麥麵包對身體好,但還是忍不住要吃高糖高熱量的甜甜圈。新聞報導如何達成「全麥甜甜圈」這樣的折衷新點,考驗著所有新聞從業人員智慧。
《麻辣女強人》真正的主角並不是瑞秋麥登絲,我認為其實是哈里遜福特。這個角色的心路歷程變化之大,彷彿讓一頭古時代的雷龍變身成變色龍,開始懂得如何運用自身資深優勢,透過設計後的採訪節奏,演出/報導出符合當代閱聽人最容易消化的「表演」新聞。《麻辣女強人》是獻給新聞從業人員的一面照妖鏡,讓觀眾看他們是如何在生活裡痛苦掙扎(雖然沒有到真正多痛苦),還必須甘之如飴。
您是第 位訪客
原文登於http://tw.movie.yahoo.com/moviereview/d/a/110107/3/myk.html
- Jan 18 Tue 2011 16:37
麻辣女強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