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裡經典對白一卡車,當屬這句最逗趣。 透過常年服務媒體業之故,多少和電影圈大江南北、五湖四海道上朋友有所交集。小弟和《讓子彈飛》劇組幕後人員連絡後,為大家服務詢問一些網路上的眾多解讀。
到底是,我們想太多還是導演真的意有所指?以下整理出些許「蛛絲馬跡」,有待各位輕鬆看待。Q代表膝關節,也就是我,A代表《讓子彈飛》的幕後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有參與「相當重要」的過程,所以大部份是接近導演設定的。當然,有些東西是「不能說破」的,說得太明,整部電影就變成教科書了。最好的方式是每個人看都有每個人的解讀。這才是電影服務於藝術的最大本質。
其實就算是姜文導演親自受訪,我想很多東西他也會打糊塗仗。避免一些無畏的解讀聲浪。好,那就,開始。
圖是2010年在坎城和姜文邊走邊訪的畫面,真是一幅吉光片羽呀。姜文導演請您今年要來台灣呀。至於我在哪應該很醒目。
Q:網路上有非常多好奇聲浪,花姐到底是不是間諜?
A:不是。劇本裡並沒有這樣設定。
Q:老七到底對張麻子說什麼,講不要說是他講的?
A:花姐要和老三等人走了。
Q:老三對張麻子說我要替二哥娶她,而張麻子答非所問的說老二啊老二。而老三以為張走神還提醒他說大哥我是老三。為何張麻子會說老二呢?
A:很單純地,代表老大張麻子那時恍神了。(我個人覺得...是嗎?哈哈)
Q:黃四郎死了沒?最後火車上是否有他出現?
A:原本設定是死的,但後來覺得要留點想像空間和伏筆。所以最後周潤發穿葛優一開始的那件衣服現身在火車上。
Q:故事為何要從原著中的1930年代改到1920年?因為那年代其實很敏感,和中共很有關係。因為1920年就是中共正式成立的一年(而且就在上海)。
A:要說說姜文對政治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事(笑)。他是一位有別於其他導演的創作者,但我認為,他想透過《讓子彈飛》去說明他對愚民們的憐憫與恨。(這句很重要)
原本的時代設定太政治了,而且小說作者是紅軍出身,他才故意提前放到民國北洋時期,這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所以選的碉樓也是北洋年代建築,北洋年代華洋混雜,南方是無政府主義。從這角度年代寫故事,比較不用考據當時的背景限制與包袱。 (這才能避開中共敏感的審制嘛)
Q:馬拉著火車這段也太明顯了,馬列主義的暗示會不會太明顯?
A:這我不便多說。(笑)
我想說,《哈姆雷特》每個人看也有每個人的解釋,《讓子彈飛》能讓大家有不同角度欣賞才是重要的。姜文認為純粹用政治來解讀藝術太狹隘了,但網友能用那些角度看這部片,他也覺得挺有趣的。(聽到了吧,各位)
Q:鵝城或康城,有人解釋為鵝城就是訛城,康城就是誆城。黃四郎主宰著鵝城,又讓人聯想到黃鵝=黃俄,網路上討論黃俄為蘇俄侵要將黃皮膚的中國人所居住的大片北方地區劃入俄國的領土,後來這個詞就被引申為以俄國為主子或者親俄仇美的那部份中國人。在網絡論壇中,這個詞主要是指中共以及思想附屬於中共的這幫馬列子孫。
A:先講鵝城這名由來,起因是:姜文看外景的時候,在碉樓上看到底下有一群鵝。他就說:「叫鵝城吧!」後來劇組人去問之後….才知道那些都是鴨。(汗)
劇組認為,總不能叫鴨城吧?而且當時做的城門,鵝城兩字已經刻好了。於是劇組花錢買鵝讓城民養。現在用政治解讀來看的話。還真是「歪打正著」(笑)(嗯,這樣算是解釋到了吧?)。
至於康城,這名字是現場改的,本來故事劇本裡是叫別的名字。康城就是開戛納(Cannes)的玩笑,(台灣習慣叫坎城,中國叫戛納,香港叫康城),葛優當年以《活著》拿下康城影帝,所以他看到康城兩字時就笑出來了。
Q:張麻子一行人剛入鵝城時,鵝城前有一灘水。有人解釋為鵝城乃「水深火熱」,等著張麻子進城拯救?
A:當初因為當初在廣東搭好景之後,因為搭的城門外景太難看,有太多現代化建築是在廣東拍啊擦不掉...所以乾脆改特效,全做水了。
Q:有人說張麻子帶兄弟在黃四郎家鐵門上打出一堆彈孔時,有人把那些彈孔樣聯想為中共黨旗「鐮刀黨旗」?
A:這真的沒有,導演聽了這個解讀後確實笑出聲的。
他只想說張麻子也不知該怎辦,如果花姐沒找到替身就完蛋了。他比較想說明一個領導人物的不知所措的心理狀態。
另外是,姜文想講一個叫做「中國式的成功都是偶然的」,很多狀況都是「虛張聲勢」、「泥菩薩過江」,唬弄過去就唬弄過去了。(這一點和我原本的解讀也比較接近,或者說,很多成功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一切都是機運。這舉凡古今中外,似乎皆說得過去。)
Q:小六子被解釋為六四事件,小六子之死,怎麼看待這個解釋呢?他切腹取腸粉的情節,也讓人想到民工張海超開胸驗肺的知名新聞事件。
A:其實網路上有更多很不可思議的解釋。(笑)
小六子是安排在劇中增加戲劇張力之用,要怎麼讓張麻子和黃四郎鬥個徹底的?讓張麻子的兒子/乾兒子被殺,肯定是最有戲劇張力。
另外,小六子比較想表現的是《太陽照常升起》裡那份純真善良不被觀眾理解,所以就這樣被市場「殺」了
Q:湯師爺最後被炸死後,屁股和腦袋搬家了。這一點有網友解釋為大陸很多高官都是先有了「位子」,才有「腦子」,沒了位子就沒了腦子,這也才會是讓湯師爺本來伶牙俐齒,結果死前卻含糊其詞,啥也沒說成。
A:姜文拍戲時希望不落俗套,他知道拍很傳統的「生(身)離死別」就那樣了,他想弄出點喜感,所以才做了這個設計。
姜文曾說:「人不能多聊感情,感情一聊就顯得假了。」老湯和張牧之當然有情誼,但這個時候一認真說,就顯得假了。
Q:那到底葛優要說的兩件事啥?
A:姜文看過網友說的「第一個秘密是:老二是他告密害死的,第二個秘密是:他喜歡花姐,花姐是臥底。」姜文覺得這解釋挺有趣。但他自己開玩笑說:「一件是拍了《趙氏孤兒》,一件是拍了《非誠勿擾2》」哈哈哈。
真實的是,你並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什麼。更豐富的內容,往往是故事之外的。(這解釋太有學問了)
湯師爺最後那幾句話,比較像是若有若無的瞎扯。
就像姜文曾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提到:真的想自殺的人,多半原因不是別人知道的原因。更精確地說,生活是沒有規律的,故事才有規律。電影故事才有「因為怎樣」、「所以怎樣」,才有起承轉合。
但是呢,生活卻往往是非線性的。《太陽照常升起》遵從了生活的規律,所以很多人看不懂(笑),但《讓子彈飛》則是遵守電影戲劇的規律。大家也好理解些。
Q:所以老二是真的被出賣而死嗎?
A:沒有設定,我們開放這個存疑空間。但事實上還有另一個原因,只是我不能講。這一點和大家想像的都不同。死只是一個處理手法而已,和劇情沒有真正的關係。(認真)
Q:張麻子們土匪戴的頭套以麻將裡的「筒子」,是否有讓人聯想為革命「同志」之意?
A:天呀!國內早就沒有在用同志這個說法了(甚至同志解釋為同性戀一意,姜文也沒聽過)。
戴筒子,這個有兩種說法,一是姜文不喜歡麻將所以拿麻將開刀,因為劇情當時需要設置一種土匪真人不露面的方式。另外就是,有人說麻子像麻將筒,就說那就做麻將筒吧。後來張叔平找來一種特殊麻料才能套頭,否則呼吸和見光都有困難的。
Q:沒有你,對我很重要。我們更聯想到姜文曾因《鬼子來了》被禁一事,這個「你」,許多人都解釋為中共高層。
A:姜文和中共沒犯得這麼大的仇,犯不著這樣見縫插針似的諷刺。
更多人解釋為這個「你」是馮小剛(有人解釋湯師爺與馬邦德的姓,合體就是馮)。但事實上是馮小剛連劇本都沒看就自己主動請纓要下海演出,可見馮小剛和姜文間的感情沒話說。
還有人說這個「你」是指中國第五代導演,有人認為黃四郎代表是中國第五代導演或是馮小剛。
說真的,沒犯著這麼深的仇恨。
我不覺得這部作品只是在構造一個隱喻世界,或是,指向一個具體的事件或目標。這樣的話就是把電影當工具,而不是當成一件藝術作品。
Q:最後那句「浦東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東」,有人解讀為浦東變成上海市政府所在地了(但有趣的是,浦東是1958年才改屬由上海市管轄,所以這句話是有邏輯的問題)。
按照上海人的邏輯,那就成了只有浦東才是上海人,浦東以外就是鄉下人了。
也有人看為上海就是代表中國,中國最具改革開放的都市。或是說,這就是局部代表整體的意思,浦東是新發展的地方,新中國就是舊中國,舊中國就是新中國。
也可看為,去了上海,就是向「資本主義」靠攏的意思。和毛澤東當年的革命兄弟們全離開他,轉進資本主義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個人比較支持這個說法。
A:我個人的確對最後這句話也是不太懂的。但我覺得,可以好好把一部片看得很娛樂,刻意要把每段每句話都重新解釋的話,那就像極了「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文字獄中啦。
Q:那麼張麻子最後總算把城裡老百姓引出來時,這些老百姓都是「衣」不蔽體的。為何讓他們沒穿上衣呢?
A:應該說,姜文更重視一部片的整體感覺,導演希望這幕戲,要弱化群體的個我形象,讓他們符號化。所以你看其中有一個人最後叫姜文起身,說:「這兩把凳子是我的」,這時,這位城民是有穿衣服的喔!也只有他有穿衣服。哈,我對整部片最喜歡的台詞,就是這句「這兩把凳子是我的」哈哈哈。
後記:
網路上有非常多篇關於《讓子彈飛》的解讀,或是解碼,大家可隨便google就可以看到一些。網友的想像及天馬行空般地註釋都有可觀之處,我覺得「想太多」沒有不好,我前一篇文章裡提過了,誤讀是流行文化下的盛產物,誤讀或誤解都是存在的。我今天要做的是,純粹把幕後拍攝時的真正狀況說出來,你可以當做這是一篇幕後訪談,或是隨片講評。
把一部電影拆解地近乎全裸,並不是一件很健康的事。我們今天又不是在寫論文,何苦呢?更何況把一部片要當論文來分析,說真的還有點累。就如同我這位幕後朋友所說:這樣就失去欣賞一部藝術/電影本身的樂趣。《讓子彈飛》是部娛樂精品,說沒有政治想法是騙人的,沒錯。但有一些還真是歪打正著,對於創作者本身,這到底是好還是壞?我沒有定論,更渴望的是,能讓更多人對這片在茶餘飯後提到這片時,能有更客觀的角度理解。
花了兩個晚上和中國友人長談這幕後製作過程,也累死他了,研究到這種程度,只能說《讓子彈飛》處處埋梗,也難怪我們會樂於把這片當《達文西密碼》般地解密。誤讀,嗯,何嘗不是一種樂趣呢?
鴻門宴一段的對話,狀似笑裡藏刀、針鋒相對,卻又惺惺相惜。這整段對白非常高招。喜歡讀劇本的觀眾,不妨反覆看這段,三方立場各懷鬼胎,煞是精彩(影片畫面圖片截取自藍光版《讓子彈飛》,特此說明)
加入膝關節粉絲團,請點這裡
延伸閱讀讓子彈飛
您是第 位訪客
- Mar 19 Sat 2011 18:07
誤讀《讓子彈飛》(更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