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捕捉,真人演出」(Motion Capture)這技術在五六年來在好萊塢大大盛行,有些導演創作者認為此舉降低戶外拍攝時拍攝的天候成本,也可以省去服裝成本或是造型成本(反正一切都有事後動畫效果修整)。演員們則莫不憂心忡忡,覺得以後可能連自己臉都不見得會在銀幕上看到真面目,擔心「科技取代人性」這一天遲早來到。

但《猩球崛起》(The Rise Of Planet Of The Apes)剛好顛覆了演員們的守舊想法,甚至也賞給過去許多號稱以Motion Capture這道技術為主導的影片一記響亮的耳光。

一是《決戰猩球》由《魔戒》知名演員安迪賽金斯詮釋片中主角「凱薩」的肢體動作與豐富表情。比起《魔戒》裡他所飾演的咕嚕或是《金剛》裡的金剛,這回能表現的天地更充沛,觀眾能看到出奇細膩的內心戲,簡直是「虛實難分」的動畫特效。這才是真正發揮Motion Capture技術效能,並非一味用這套技術拍出仿人化的影片。

二是Motion Capture能出色,是建立在演出者的表現方式與動畫合成。演出者的表現越到位,就越能讓這個角色「活靈活現」,徹底發揮長處。Motion Capture,正確來說是執行「擬人化」的最佳技術,而非「仿人化」(仿人化多半動作還是不夠流暢,以及怎看都怪異)。因此,那些擔心科技取代真人表現的演員們也該鬆了口氣,畢竟沒有出色的演出當捕捉表情、動作的樣本,特效動畫團隊再出色,也難繪製出真正攝魂的眼神。

做為1968年《浩劫餘生》的新版再出發的《猩球崛起》,拋下之前提姆波頓那個版本《決戰猩球》的尷尬狀態。嚴格來講,《猩球崛起》也是重新啟動(Reboot)的概念。而且拍得相當出色,不光是技術到位,故事也非常流暢。

故事給觀眾一個相信科學萬能的前提,就是主角詹姆斯法蘭柯為了治癒患帕金森氏症的父親,卯足全勁研發改變腦細胞的前衛藥品,沒想到用在猿猴身上後有了長足進步。詹姆斯法蘭柯的眼神會讓你相信「孝感動天」,沒人會懷疑這個出發點有違人倫常理。

[虛實難分的現世寓言《猩球崛起》]

以科學角度而言,這更符合長久以來人定勝天的邏輯。所有科學家都是上帝的化身。他們渴望改變世界,貢獻進步(進化)動能,卻也往往因一時鬼迷心竅或是執迷不悔而讓自己轉成撒旦毀滅角色。這也是為何這類電影裡強大反派都是這些科學唯物論者存在的立基點。如《變蠅人》、《蜘蛛人2》等片。

但《猩球崛起》沒那麼做,影片裡並沒有真正強大的反派或是瘋狂科學家化身路西法。真正的衝突仍是科學是否應該能凌駕於道德/宗教之上。

就像,詹姆斯法蘭柯原本執意相信科學能改變世界物理方程式,最後覺悟這違反造物主立場,原來人類不見得能承受科學帶來的基因進化。而是他老闆則相信這藥能開發腦力潛能,可成為所向無敵的生財利器。於是,壞人角色由勢利眼的黑人老闆接手。

其實近年來好萊塢為了避免激化種族問題,黑人總是被貼上反派標籤的刻板印象。所以溫和的好萊塢多半把黑人塑形為良心代表(如摩根費里曼或是丹佐華盛頓)。《決戰猩球》則打破這道不能說的秘密設定。除了這位黑人老闆之外,其他黑心角色都是白人。如「馬份」飾演的收留中心管理員,對館內猿猴極盡羞辱。

再者,主角凱薩並沒有因為與人類產生衝突後而與人類宣戰,他是進化後的甘地,信奉和平主義,爭取獨立自主權利,並非要與人類決一死戰。至於凱薩選擇帶領族群回到森林裡生活,再搭上片尾機長飛到紐約的畫面,就明顯為未來續集佈局。

影片中心主旨是言簡意賅的:科學與道德的論述拔河,一圈又一圈地闡明衝突本質,你先是相信科學立意良善,而後果卻難以承擔。這些道德觀點我們都明白,誠如所有複製生物科技時帶來的衝擊與震撼。人類一直試著證明自己能多接近成為神,修補所有基因上的缺陷使得我們邁入永生,於是虛構的電影或小說一直提醒著我們,這終究會引導悲劇成為結局。

《猩球崛起》是繼《阿凡達》之後,最令人讚嘆的Motion Capture技術,由於故事背景與大量真實場景合成,使得觀眾相信這不只是一部虛構的娛樂電影,它很可能存在於不久的未來。至於「凱薩」這名字,相信它不只是一個革命領導者的代號,還可能是任何一種科學走入極端後的代名詞。

原文請點這裡

您是第 位訪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