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提到新加坡電影,等義詞等於導演梁智強。正因為他創造了無數賣座電影,如:《錢不夠用》系列、《小孩不笨》系列、《跑吧!孩子》到新作《新兵正傳》系列,都接力打破新加坡票房紀錄。而他之前也曾以《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亦入圍過金馬獎原著劇本與視覺特效等獎』。

其他代表導演如:孫立人(Kelvin Sng)(《德士當家》、《世界末日》這兩部還都是本屆金馬獎報名作品,可惜與獎項無緣)、唐永健(第一誡)、陳子謙(木瓜姐妹花、12蓮花)。

總體來說,新加坡電影產業的庶民導向風格鮮明,但電影語言感較低。在這樣的先天市場較小,以及電影從業人員訓練習性,使得獅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上要取得一席之地格外困難。這個界限,則是由在金馬創投得到資金以及影像養分的陳哲藝開始打破這道藩籬。

主文:
今年金馬獎的重要獲獎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陳哲藝的《爸媽不在家》(Ilo Ilo)如此受到好評,以入圍項目就看出許多評審青睞這部電影。男女配角到原著劇本、最佳新導演、新演員與最佳影片這幾個獎項都給足陳哲藝鼓勵,也讓這部片從今年坎城影展奪下金攝影機大獎(最佳個人處女作)一路風光到年底金馬獎。

《爸媽不在家》對台灣影人來說,彷彿有種似曾相識感。正因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楊德昌風格的電影,竟然後繼無人,反倒在獅國找到解剖當代中產社會眼光一樣犀利的陳哲藝。

影片刻意以90 年代末期,亞洲金融風暴前夕,一戶小康家庭正處於紛亂之中。父親被公司解僱,母親公司也忙著資遣員工。小孩家樂在校惹事搗蛋。父母親決定找外傭幫手協助家事,並且管教小孩。在這場家庭風暴之中,就看待這個外籍幫傭如何協助恢復秩序。陳哲藝曾表示,這故事有一部分取材自他兒時與菲傭相處的段落,再置入當代時空背景,成就了本片的寫實調性以及真情流露。這是陳哲藝讓這部片作品,能有別於過往新加坡本土電影的詼諧色彩主因。

《爸媽不在家》帶領觀眾,一刀一刀地切開層層問題。先是窺探獅國當時的教育景致,新加坡的政治氛圍能使極端法治找到合理解釋,從政治延伸到教育,那就一點也不為過了,才會有師長以近乎羞辱尊嚴的方式執行體罰處分。巧妙的是,導演還透過設計樂透彩券的橋段,給家樂一次制衡成人世界的談判權。

再者,對於外傭的鄙夷角度,一直是片中衝突要素環節。家樂第一次見到外傭便以冷漠面對,跟她分享房間當然鬧不愉快。這些小孩產生的防衛機制,即便是大人,也免不了先入為主得種族歧視以及政治壓迫(如媽媽收走外傭護照)。

另外,底層百姓糊口哀歌更是影片重要的書寫背景。從家樂一家住的樓房,光為了供房付出的貸款,始終令家樂雙親處於不安的經濟支出。父親被資遣後成為計時保全,母親則是協助老板資遣員工的行政要員。再對照的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經濟困境。為了生活,大家就像是被困在平台的雞,或是家樂把玩的電子雞,父親看守的雞蛋倉庫,我們都處於一觸即發的待宰弱勢角落。

本片探討外來幫傭的寂寞心聲實謂出色,並非只有描寫新加坡這端家庭受外傭入主後的改變,也給予幫傭多了一道曖昧的想像親子關係,將家樂視如己出後,兩人產生的情感令人動容。不免讓人聯想多少流浪他鄉的幫傭,他們的心靈座標又如何在原生家庭與幫傭家庭重新定位呢?

故事端出的寫實鑿痕,堪稱是近代新加坡影史中最具後座力的一部。也向世界影壇預言一位新秀崛起,讓獅國電影不再只是流於詼諧胡鬧之中,總是機械似地複製貼上逗趣情節。《爸媽不在家》是獻給流浪各國的異鄉人,更因再次校正我們自視甚高的政治視野,最後能顯得如此溫暖良善而值得肯定。



本文已登於11月份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膝關節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