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年危機是人們被整個社會強行灌輸的紅色警戒線,彷彿到了40歲就勢必走到了人生分水嶺。有的杞人憂天,提早在30歲中段就爆發。有的強作鎮定,就算是到了40又如何?40歲是人們迎接情感生活以及職場事業的收割期,怎麼40歲成了一種社會集體負面意識?

《40惑不惑》(This is 40)敘述唱片公司主管彼特(保羅魯德飾)與太太黛比(樂絲莉蔓飾)的婚姻因為兩人準備邁向40歲前夕而出現眾多問題。其一是性愛模式,黛比無法認同先生為了取悅她而服用威爾鋼,愛我就該隨時準備好呀,男人若是能夠對熟悉的胴體說開機就開機,那麼早就不會有這些壯陽藥品大興其道了。而女人這方面對於『性』的要求,堪稱是男人感到集體焦慮的主因。

其二是財務狀況,彼特的唱片公司經營老派鄉村樂手,早已跟不上時代節奏。而彼特還每月借錢給生活如嬉皮的父親,更讓太太為之抓狂。黛比經營的服飾店則有店員偷錢,加上有位風情萬種的店員,令她倍感壓力。

其三就是女兒教養問題,大女兒正值青春期,父母格外關心她的交友狀況而偷看她手機與電腦。其四則是彼特與黛比兩人各自與上一代的親情問題也沒卡在懸而未決的半空中。彼特的父親是個過度浪漫而愜意的樂觀主義者,只想花錢,不願賺錢。至於黛比的父親因為另組家庭,早已和黛比疏遠,隔了7年後才重新與女兒聯絡。

故事雖然是以喜劇風格包裝,但事實上這故事說得挺沈重的,有些角度甚至是寫實地令人感到慘不忍睹。中年男女最怕的幾個元素全在本片一一現形。

擔心自己失去魅力,不管是體態上或是精神上,大部份人們都渴望被認同。男人希望從『性』證明自己的實力,女人也要從『性』獲得尊嚴。結果一個節奏沒拿捏好,就把雙方逼到了死巷。至於工作上的各自卡關問題,放到各行各業,也約莫取得相仿的結論,孩子或是父母間的親情教養問題,甚至可視為一段實驗組與對照組。你怎麼對待下一代,或許也就是上一代如何對待你,親情教養有時是一種輪迴。當然有時是我們試圖修正上一代的錯,也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到下一代身上。這些盼望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壓力牆,何時會築起親子間的沈默圍欄?

《40惑不惑》告訴大家,中年有時只是一道被誇飾的分水嶺,過了40或是50,人生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親情與愛情都是人生難纏習題,不用急著給對方壓力或是按照你的期許前進,你的期許未必等於我的理念,你的憂心可能會瓦解我的耐心。屆時40歲成了每個伴侶的拆彈時刻,這又是何必?中年不等於終點,人生隨時可以接受插班重考,接受彼此的缺陷與無解,40才能不惑。



膝關節粉絲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