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對於烏托邦總有著崇高想像,但什麼樣的體制,才是合宜的烏托邦國度?社會穩定的基石是什麼?於是,思想控制成了終極手段,透過神權信仰或是媒體洗腦都是統治者不敗技巧。畢竟完美浪漫的平和只存在於童話故事,現實生活中,人們鮮少擁有快樂結局,甚至陷入矛盾衝擊而不知所措。
做為「後」《飢餓遊戲》時代的另一套人氣科幻小說系列作品《分歧者》(Divergent),很難不脫離典形科幻作品的書寫架構:陰謀論政權與堅強意志人權的自由拔河,以及出色的角色性格刻畫與背景設定。
之所以會把這部作品與《飢》片畫上等號,在於這兩套作品都用青少女為主觀視角起點,輔以青少年青春期的賀爾蒙與自我認同困擾,使得一段成長覺醒之旅黏著曖昧言情。
影片談論戰亂之後,人類為了重整秩序世界,按照先天基因,立了五種派別,等同五個階級身份。分別是追求勇敢以及捍衛社會的無畏派、知識是一切力量根本的博學派、強調公理平等的直言派、深信人性理應節制以及互助的克己派、和喜好和平從事底層勞力的友好派。
女主角翠絲在18歲成年時測試決定投入哪個派別,而故事的特色,就在於一旦你被分到哪個派別,假設與血親派別不同,就會被強迫與家人分離。派系大於血親這樣的蠻橫政治,顯得無情不合理。但為了服膺制度,不合人性的設定,暗示這故事架構根本不是烏托邦合宜政權,而是法西斯集權統治。
統治階級會將「跨派別」的人們視為異類「分歧者」,因為他們可能擁有兩派性格以上的能力,對他們來說,單一教條無法把他們放入同等框架。女主角也因為擁有不可測的多重性格,使得她成為當權者獵殺的目標。
《分歧者》的噱頭在於女主角翠絲進入自己嚮往的無畏派後,接受一層又一層的測試,看她是否真的一無所懼。女主角採取的方式都是非典型作法,使得她很快就克服難關,成績顯赫突出。她的教官「四號」為了讓她能夠成功在無畏派得到掩護,避免強出頭,從中指點她如何融入異己,這段情節猶如反滲透教戰守則。在恐懼幻覺中尋求推理解密,是整部戲的亮點。
只要有人,就會試圖從中尋找建立秩序的方式。為了維護秩序,利益卡位自然成為下指導棋的圓心。這類作品裡面往往能看到執政者的陰謀巧思,不過《分歧者》裡頭的當權領袖計謀顯然少了些,只運用生化能量,就控制某個族群展開對另一族群的大屠殺,顯然二戰血洗猶太人的色彩總是這類故事的最佳想像連結點。若能把政治陰謀論點拼湊更工整的野心,那這故事的發揮空間才有更多值得玩味之處。
這類電影的第一集主題都是圍繞在革命意識將起,所以首集永遠在討論故事主角的自我覺醒與堅定意志,革命所迸發的浪漫意志,總是催化感情的最佳加溫介質,從《飢餓遊戲》到《分歧者》都系出同門,《分》片裡的男女情感屬於相知相惜型,比起《飢》裡的真情假愛少了許多辯證衝突,難免讓人覺得這段愛情戲碼層次少了幾分,實謂可惜。
解剖檯評分76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