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導演肯定是當代中港台兩岸三地最具通俗創作能力且兼備藝術質地,還能拍出時代感的導演。《甜蜜蜜》中的獨特的97時代感,配上華人飄盪無根的身份認同感,在那部片交錯成了一段段落莫宿命的璀璨愛情,黎明的木訥與張曼玉的精明成了愛情裡極端對比,面對心悸時的傻氣執著全是相同的。也難怪該片不只是一部愛情小品,它甚至可以擴大解讀成華人共同的愛情史詩電影了。
陳可辛善於解剖小人物之間的情感,前作《海闊天空》(中國譯為《中國合夥人》)可視為港人回歸祖國後的一道主旋律立場。猶見《甜蜜蜜》中的創作視角是拉遠華人立場後重看,回到《海》片後,倒變成中國一定強的尷尬土豪劣紳氣燄。回到改編自真人實事的《親愛的》,總算重拾陳可辛的情感步調。
《親愛的》談論一對失和夫妻因為孩子失蹤後,讓彼此生活價值觀重新撞擊,討論中國當代可怕的販賣孩童問題。田文軍(黃渤飾演)和魯曉娟(郝蕾飾演)的這對離婚夫妻因長期尋子失敗後,心靈缺口無法填補,只好轉而向尋子互助會求助支援。故事刻意整佈成兩段落,前段討論這對夫妻飽受身心靈煎熬,後段才加入趙薇這位農村拐賣人口的無辜養母角色。
故事上半場敘述這田文軍與魯曉娟兩人本來分道揚鑣,卻藉由孩子失落感而鞏固生活核心。原本在情感高度略佔上風的魯曉娟,因為知道是她弄丟孩子,加上母性使然,罪惡愧疚感把這端物質享慾後的高度全打回原形。她與底層工作的前夫此刻站在同一線上。前一小時的夫妻高低位差情節頗耐人尋味。尋子互助會中的成員情感更弔詭。
這些成員雖然明明是群聚尋求救贖能量,但暗藏著「雖然我過得不好,但只要看到有人跟我一樣慘,甚至更糟,就代表我擁有比你更高的幸福勝利」。也難怪中後段尋子互助會會長發現這計畫明明是他發起的,最後尋到孩子的,竟是最後加入的這對夫妻,會長臉上那份失落怨懟,更令人無言。
下半場起就都是趙薇的驚人表演了,她不光是形於外的姿態樸素或是方語強化農婦身份,使人佩服的是她眼神裡的慌張無助,催生出巨大的命運悲曲。趙薇的破格詮釋簇擁觀眾潸然淚下,畢竟她也是這場「奪子風波」的付出者,也是犧牲者。
她養育丈夫從外地帶回來的這對兄妹倆,付出等同生母般的慈悲關懷。光是一幕她攀爬上樓於玻璃窗外與孩子見面的戲碼,突顯這門親情百般莽撞,卻是最直接的母愛無懼。再對照著孩子生父母的都會身世,造就了孩子最終需要適應兩種文化角力的結局。這段道德法律拉扯是《親愛的》全片蔚為奇觀之處,生父母是法律的勝利者,卻是道德的失敗方。儘管孩子找回來,正因為孩子成長時與父母最親的年紀居然都在農婦家中渡過,使得小孩重回父母懷抱後卻不快樂。這類道德正反辯證的戲碼在《第八日的蟬》與《我的意外爸爸》都有著相仿的立場,孩子成了父母的人生資產後就不再單純,孩子更等同父母試圖挹注的文化財,也難怪《親愛的》必然使得生父母重新判斷,法律與道德之間是否能有另一道妥協窗框。
《親愛的》的角色立體層次面面俱到,黃渤與郝蕾的高標準已經達陣,趙薇的生命演出極度奪彩,只可惜片尾真人實事對照重逢畫面的影音調味過度煽情,若能再冷調處理必能韻味留長。這或許是陳可辛的中國式對話背負的原罪,畢竟從《海闊天空》藏了幾分耀武揚威的炎黃色彩,實謂可惜。
編輯檯評價:81分
膝關節粉絲團
- Mar 22 Sun 2015 13:28
親愛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