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請看蘋果日報專欄

這兩天的轟動網路界的人氣新聞,不是政爭也不是大統油品出問題。而是歐陽妮妮因為發現外套裡有兩百元,而給了她好心情的微博發文。

蘋果記者發現這則趣味圖文後,連忙發稿登「即時」新聞。豈料,這則圖文引來近50萬次點擊(據悉若加上手機與平板流量可能高達近90萬次)。還有高達8百多次引用轉貼,更別說多達近1700多次回應了。

以台灣2300多萬人口來看,能使用網路的族群比例人口,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WNIC)資料顯示:12歲以上曾經上網民眾比率在今年上半年達到79.18%,人數達到1645萬人。

換句話說,這則新聞在上網人口比例分析下,每100人就有5人看過這新聞,更別提本新聞曝光後的擴散社群效應。推論交差相乘之後,接觸到這則新聞的人口數可能多達數百萬人次,外加新聞台報導後,本訊息接觸可能上看千萬。

為何一則「發現200元的好心情」新聞會飆到這種點擊率?其一是網路文化的淺碟效應,大家只對簡單而有趣的訊息激發出獵奇感。其二是美女圖像人人愛看。其三是這則訊息的「即時」意義到底在哪?

網路掘起後的短訊能量已成為這幾年的熱門議題,噗浪的單則發文從140字到210字。微博則仍維持140字。臉書則無此限制。

人們已經慢慢習慣閱讀短訊息而非長訊息,這種閱讀習慣早在蘋果日報進軍台灣報業後,就帶來第一波圖文衝擊。筆者當時所屬的娛樂中心的新聞頭題字數,從過去寫800字到1500字不等,後來降到5-600字最多。是故,要讓大家耐著性子看完千字大言,已屬不可能的任務(除非是社論或評論單元)。

簡易明確的網路圖文勢力擴染到平面媒體,更進軍電視媒體,使得電視台新聞的做法與取向更趨扁平,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記者從八卦版討論區/ Mobile01/明星藝人微博/部落格挖掘新聞,更是業內無法逆轉的趨勢。

讀者可能好奇,為何以前不用管這些區塊,而現在竟然變成常態?

其一的最大問題在於媒體業主對於旗下新聞記者要求每天除了新聞採訪量之外,還得一天供應數則「即時新聞」。因此有人被迫一天交兩則。所以『即時新聞』成了部分公關稿的福地,也是採訪花絮的最佳去處。這種『數大便是美』的供稿邏輯使得多數記者疲於奔命,不光只是要搞定線上採訪,還得學漩渦鳴人的影之分身術,開外掛寫即時新聞。

新聞的量與質,本來就有如『忠孝難兩全』。現在的媒體生態求量,加上該記者屬於娛樂中心,新聞質量不可能要求比照國際新聞中心或是政經要聞的戰力。給足讀者輕鬆有趣的訊息就是上策,但網友還人肉搜索她,覺得應該要開除她,更以各種不堪詞句辱罵當事者,走到全民公審這一關,實在是娛樂新聞甩不開的原罪。

試問一下,看到這個標題,「沒有比早上起床在很久沒穿的外套裡發現200塊更美好的事情了(偷笑)」你可能會自行延伸為『沒有比早上出門在路邊撿到五十元更美好的事情了』或是更扯的『小確幸』。你可以嘲笑當事者的無聊小確幸,也可以說嘴一下記者連這個也報。但你還是點來看了,不是嗎?新聞學者擔心新聞素材會『劣幣驅逐良幣』,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讀者手上,不看沒人點,沒人點就不會往那方向生產新聞。只是最後大家愛看又愛罵,罵可以,但無需把記者也罵成狗血淋頭。

然後,你真的覺得記者發『200元新聞小確幸』很無聊嗎?我覺得史上最無聊的即時新聞叫做『馬總統看手錶』,會不會下回將發佈『馬總統上廁所』?

『馬總統看手錶』圖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膝關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